说白了就是自己人对自己的信用崩塌,太和个人了,搞得大家都怕了,就这么简单!连日来,深圳社区圈最火爆的消息无疑就是Costco深圳开业的火爆程度了,这也引发网友思考,外来的和尚会念经?为什么国内一众商超相继倒闭?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开业当天,会员开卡超14万人,全球第一,销售额刷新日销售额纪录。
“开市客与深圳,是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一场双向奔赴。”开市客大陆区总经理表示,深圳拥有独特的地理优势,拥有国际化以及包容开放的市场环境,特别适合开市客。龙华区以 “保姆式”服务姿态,迎接开市客落地,人们也充满期待地涌向这个新型商业天地。
“广州不配拥有吗?”“珠海也很需要!”作为美国最大的连锁会员制仓储量贩店,开市客深圳店开业的消息传出,引起周边城市居民眼馋。
Costco疯抢的行情国内商超还没有先例,但同样是美国的山姆,倒是长期人山人海,大排长龙扫货的现象不时出现。近年来,香港人周末反向过深圳购物,大多也是大规模涌入山姆扫货。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零售企业的死气,不少知名商超抛起的一股关闭潮:
2023年10月,新华都百货福州宝龙店宣布,因租约到期将于1月28日闭店。临夏华联超市黄河大街宣布倒闭,广州天河城百货东圃店闭店,比宜德超市宣布暂停营业。而不知名的小超市更是大量倒闭,数不胜数。
据统计,2023年上半年实体零售中有至少4181家实体店没能进入到下半年。
众多商超纷纷倒闭,人们一度将其归结为电商的冲击与房租的绑架,但为什么开市客能在深圳一炮大火,山姆也保持着热度。可见,更大的问题出在国内商超的经营理念上,外部客观商业环境只不过是甩锅的借口。
开市客不仅在中国火爆,它本身就是美国乃至全球零售业的标杆,为什么它能做成零售业的标杆呢?最关键的一点就在产品与服务上。
沃尔玛类超市的经营则完全不同,一类商品需要高中低几十种品牌,而开市客和山姆每类产品只有二到三个品牌,每种商品都经过CEO亲自挑选或者使用,才会将有“爆款”潜质的商品上架。
开市客模式的核心在于,在广告和促销上花钱少,但在挑选商品、陈列与服务等环节下大力气,让用户体验与服务环节增值。别人是7天无理由退货,他们的退货期延长到90天以上。
开市客真正实行物美价廉的原则,所有商品的毛利率不超过14%,平均7%,比一般超市的毛利率至少便宜一半。它的盈利模式,来源于会员年费,红55美元~110美元。
他们的模式看起来容易模仿,但最高的门槛恰恰是国内商超最不用心的选品上:优质价廉,才是核心难题。
在国内商超的理解中,性价比就是便宜,商品的同质化严重,你有的隔壁也有,电商平台上都有。但是开市客与山姆的性价比,并非绝对的便宜,要么是量大、实惠且确保了食物的品质,比如山姆的面包与牛排等等,要么很多商品都是其他超市买不到的,又是消费者最放心的。
为什么开市客和山姆能营造出让消费者疯抢的一种氛围呢?正在于零售巨头对本土消费者的习惯与需求研究得非常深入。比如食品,他们用品质让消费者相信,买到的就是最好的,也是别的店里没有的,选品还是经过CEO挑选与试用过的。
在深圳开市客的开业当天,卖得死贵的茅台与爱马仕反而被疯抢,正是因为买到的绝不可能有假货。一位会员说:“不用配货的爱马仕铂金包买到即是赚到,转手卖掉都能赚钱。”
事实上,这种高性价比的大牌,电商平台上也有大把,许多还卖得比开市客便宜,但是不是正品,消费者是鉴别不了的,买的就是一个放心。是否有瑕疵,是否高仿等等,只有在开市客和山姆可以闭着眼睛买。
开市客的火爆说明,市场的购买力并未降级,而是市场缺少好的产品。
消费者显然更愿意对商家的信誉度买单,把信任交给靠谱的商超。它们在全球的经营规模与标准,让国人从直觉上会认为他们是有标准和底线的。价格能接受+品质让人放心,品质服务在线,又没套路!就能形成忠诚度。
但国内商超这点能保证吗?举个简单的例子,预制菜在国内受到极大争议,德国女孩在青岛打假啤酒,国内的月饼、大米、茶叶被欧盟拒绝入境,都是因为食品安全的信任价值形象极为孱弱。
在国内,有多少商超是可以让人闭着眼睛买东西不用操心食品来源与渠道的?
芒格在评价Costco时说:“Costco对客户诚实,对供应商诚实,对员工诚实,诚实可能不是最好的道德,但诚实一定是最好的商业策略。”诚实更是国内商家最稀缺的资源。
人们更愿意相信一个外来的品牌,也不相信国内商超能带来更好的品质和更具性价比的产品,这值得国内商超深刻反思,也到了改变的时候了。
上一篇:推动形成扩内需强劲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