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中秋佳节之际,港股市场迎来了一场盛大的庆典——美的集团(00300.HK)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上市,不仅为节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更为全球投资者呈现了一场资本盛宴。此次IPO不仅标志着美的集团迈出了国际化战略的重要一步,更以其270亿港元的巨额募资,成为今年港股市场上最耀眼的明星,引领了家电行业的新一轮资本浪潮。
此次IPO,美的集团以54.8港元/股的发行价,在港股公开发售4.92亿股,募资金额高达270亿港元,这一数字远超上半年港股市场最大IPO茶百道的25.86亿港元,此外,美的也成为了继海尔智家之后,第二家同时在“A+H”两地上市的白色家电企业。
翻开美的的财报,“科技集团”四个大字映入眼帘,其业务范围早已超越了传统家用电器的生产制造,逐步构建起一个集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机器人及工业自动化、数字化创新等多领域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集团。已建立To C与To B并重发展的业务矩阵,既可为消费者提供各类智能家居的产品与服务,也可为企业客户提供多元化的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
此次港股上市,不仅是美的集团实力的再次彰显,更是其向全球资本市场展示其多元化、高科技发展路径的重要窗口。
值得一提,简介中的“全球化”也是美的此番选择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
美的集团,作为一家全球化运营公司,不懈致力于将业务版图拓展至全球每一个角落,精心构建了一个集全球研发、精益制造与广泛销售于一体的网络体系,在研发创新领域,美的集团在全球范围内设立了33座研发中心,其中17座海外研发中心横跨10个国家,整合了全球顶尖的科研资源,实现了技术优势的跨国界融合与互补,构建起全球一体化的技术研发生态系统。
制造层面,美的集团依托其遍布全球的43个主要生产基地,构建起强大的全球生产网络,其中22个海外基地分布在12个国家,确保了产品能够迅速响应全球市场需求,实现本地化生产与高效交付。
在销售与服务领域,公司在众多海外市场精心铺设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销售渠道,同时不断深化其数字销售平台“美云销”在全球市场的渗透力,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市场覆盖率和客户满意度。此外,通过一系列的战略收购与合资合作,美的集团持续深化其在全球市场的业务布局,过去数年间,美的集团的海外业务已成为驱动公司增长的重要引擎,其收入贡献在公司总收入中的占比稳步攀升,持续保持在40%以上的高水平。
港股最大IPO背后的灵魂人物
美的的故事,要从背后灵魂人物何享健说起。他的故事,是关于梦想、坚持与创新的传奇,是中国企业家精神的生动诠释。
提及佛山首富,何享健的名字或许不如他所创立的“美的”品牌那样家喻户晓,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商界的一颗璀璨明星。在2023年的《胡润百富榜》上,何享健以2000亿的财富傲居第八位,这一数字不仅是他个人财富的体现,更是对他多年来辛勤耕耘、智慧创新的最好证明。然而,对于何享健而言,“首富”的称号只是他传奇人生中的一抹亮色,真正让他名垂青史的,是他如何从一个普通的创业者,成长为引领行业潮流的企业家。
《静水流深:何享健的千亿历程》书中前言,如此评价这位传奇人物——他把一个手工作坊做成千亿规模的大型企业;他把一个普通的乡镇企业发展成全球化公司;他1968年创业,是新中国最早创业的民营企业家之一;他将自己一手开创的千亿级家族企业,传承给职业经理人。
创业之初几年,发展并不顺利。1969年至1974年这5年期间,是美的的“探索求生阶段”,在那个物资匮乏、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时代,从药用玻璃瓶到发电机配件,可谓毫无章法,只要有钱赚就都能生产。
进入70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逐步放宽和市场环境的日益改善,美的开始寻求更为明确和稳定的发展路径。从“顺德县北滘公社塑料金属制品厂”到“顺德县北滘公社汽车配件厂”,再到1980年生产出第一台金属台扇“明珠”并正式进入家电行业,特别是“明珠”台扇的诞生,不仅标志着美的产品结构的重大调整,也为其在家电领域的深耕细作拉开了序幕。
如果说美的进入家电行业是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么1992年的股份制改革,则是其从乡镇企业发展成为全球化公司的关键一步。这一改革不仅极大地激发了企业的内在活力,也为美的后续的资本运作、市场拓展和国际化战略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1997年,面对市场环境的急剧变化和企业内部管理的瓶颈,美的集团的业绩出现了罕见的下滑。在何享健带领下进行全面事业部制改造。以产品为中心划分事业部,事业部集研发、采购、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集团成为投资、监控和服务中心,形成了“集权有道、分权有序、授权有章、用权有度”的内部授权模式。经过改革,公司成立了空调、电风扇、电饭煲、小家电、电机等五个事业部。
事业部制改革的实施,解决了美的在管理机制上对企业规模的限制,为进入高歌猛进的全国多元化扩张时代做好了组织架构准备。之后美的业绩大增,营收从1997年的不足22亿元飙升到了1998年的36亿元。
在完成事业部改革后,何享健并未停下脚步,又开始管理层收购(MBO)改制。经过多轮股权转让,由何享健等核心管理层控制的美托投资,最终收购了“顺德北窖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所持有的美的集团股权,一跃成为美的集团的第一大股东。
在成功实施事业部制改革后,解决了管理层与公司利益相统一的问题。美的实行“三分开”的管理架构,并建立配套的激励机制,从此美的开启了家电品类多元化国内收购历程。自2001年起,美的相继将日本三洋磁控管厂、合肥荣事达、华菱集团、威灵电机、重庆通用、江苏春花吸尘器厂、无锡小天鹅等企业进行并购,并由此进入微波炉核心部件、冰洗、商用中央空调、清洁电器等行业。
自2001年起,美的集团正式开启了其家电品类多元化及国内并购的壮阔历程。相继完成了对日本三洋磁控管厂、合肥荣事达、华菱集团、威灵电机、重庆通用、江苏春花吸尘器厂以及无锡小天鹅等一系列重要企业的并购。
通过这一系列“买买买”的并购行动,美的集团在过去二十余年间逐步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白电生态版图。从最初的家电制造商,到如今覆盖空调、冰箱、洗衣机、厨房电器、小家电等多个品类的综合家电巨头,美的的每一步都走得坚定而有力。
财务数据见证了美的的辉煌成就。从2001年首次突破百亿营收大关,到如今数千亿的年营收规模,美的的业绩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根据最新财报数据,2023年美的集团营业总收入达到3737亿元,同比增长8%,归母净利润更是实现了14%的增长,达到337亿元。
千亿巨头,也悄悄做投资
美的的投资之路最早可追溯到2000年,这一年,美的集团出资2320万元创办了“佛山市美的空调工业投资有限公司”,标志着其正式进军投资界。至今,该公司已对外投资了68家企业,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
除了早期的尝试,美的在投资领域的布局日益完善和多元化。天眼查数据显示,与“美的”相关的投资机构主体多样,包括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直接参与的“美的集团”、专注于创业投资的“美的资本”(主体为美的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涉足房地产领域的“美的置业”(主体为美的置业有限公司)。这些机构各司其职,共同构成了美的在投资领域的多元化矩阵。
在美的集团多元化发展的宏伟蓝图中,创办于2018年的美的资本无疑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作为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战略发展及创新投资部门,美的资本不仅承载着美的对未来产业趋势的深刻洞察,更以其精准的投资眼光和专业的投后管理能力,助力美的构建了一个以“智慧家居+智能制造”为核心的生态链系统。
美的资本的投资策略聚焦于全球先进制造行业和智慧家居、智能制造领域的创新企业。通过全产业链赋能的方式,美的资本不仅为被投企业提供了资金上的支持,更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供应链整合等多个维度给予全方位的支持,助力企业实现长期价值增长。其投资的企业中不乏芯聚能、晶艺半导体、高景太阳能、英华特、思必驰、华瑞微电子等明星企业,这些企业的成功上市不仅验证了美的资本的投资眼光,也为美的带来了丰厚的财务回报。
此外,美的集团还积极与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合作,共同探索新的投资机会。例如,在2016年,美的集团参与了高瓴集团北京远景长青股权投资中心的出资,与梅花创投、金沙江创投、明势资本、线性资本、蓝湖资本、钟鼎资本等一众优秀投资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美的集团还携手海尔、阿里、TCL、小米、创维等数十家行业巨头,共同出资设立了江苏新新零售创新基金二期(有限合伙)。该基金主要用于对苏宁易购的收购,使得美的间接成为了苏宁的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