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因为长江》第五集“荆楚·涌新”篇播出:百万年求索,创新永如潮
创始人
2025-11-24 16:05:19
0

从百万年前原始人群打制的石器,到今日光谷闪耀的科技之光;凭“九省通衢”的通达之利,承“上下求索”的执着之志——荆楚大地的创新基因传承万古、活力充沛。11月24日19:30,纪录片《因为长江》第五集“荆楚·涌新”篇将于湖南卫视、芒果TV、山海APP同步播出。本集从“郧县人”头骨化石的发掘故事切入,在长江中游荆楚文化区域,探寻自旧石器时代以来,人类如何在这片土地上不断突破认知、迸发智慧,推动文明演进。

2024年末,“郧县人”头骨化石复原成果在湖北省博物馆揭晓。这项历时八年,汇聚三十余门学科,集合百名学者智慧的重大工程,成功实现两具头骨的精准形态重建。“郧县人”1号、2号头骨为探索“约百万年前东亚直立人”提供了关键证据;而2022年12月在学堂梁子遗址新发现的3号头骨化石,作为迄今欧亚大陆所见同年代最为完整的直立人头骨化石,专家介绍,“我们就知道一百万年前我们这个地方,我们这个长江流域的人长得怎么样。”

在学堂梁子遗址的考古工作中,为确保“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的完整性,考古队采用“整体提取法”,将化石连同样本土,一起放进特制套箱加固保护,又结合精密工业CT扫描、数字虚拟复原等一系列技术手段,构建起一套科学严谨的保护研究流程,确保珍贵遗存万无一失。配备新风系统的考古方舱为文物提供了稳定的保护环境。此外,考古队与武汉大学紧密合作,在每完成一个厚度为2厘米的水平层发掘后,立即进行精度达0.2毫米的三维建模记录,使未来的研究者能够360度观察整个发掘过程。

从打制石器的原始智慧,到多学科融合的现代科技,长江流域的创新基因自古一脉相承。百万年前,汉江边的“郧县人”举起石块,在一次次的敲打中完成了人类早期的工具革新;今天,当石器的敲击声遇上量子计算机的嗡鸣,创新精神在这片土地上薪火相传。

随着镜头聚焦青铜时代,彼时的制造巅峰呈现在我们眼前。春秋战国时期,曾国匠人以“失蜡法”铸就曾侯乙尊盘,纹饰繁复如《楚辞》的华丽篇章,“一钟双音”的音律体系比欧洲早了1800年。湖北大冶铜绿山遗址,作为中国开采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古代铜矿,自夏商时期矿工们便以“火爆法”凿石取矿,整座山成为青铜时代名副其实的“原材料供应链”。

盘龙城遗址作为“武汉之根”,曾是商王朝的南方重镇。它的出现,有力击破了“商代青铜礼器完全由中央垄断”的旧有认知,表明在3500年前,一个以盘龙城为区域中心的青铜技术传播网络在长江流域蔓延开来,并将中原与南方地区联结在一起。

荆楚文化的创新不止于创造,也体现在修复与传承。在被称为文物“急救中心”的荆州文物保护中心,一批批出土漆器得到科学保护修复。针对南方地区常用的饱水漆木器,文物保护工作者经过数十年研究,从最初“泡大缸”的土办法,发展到如今“分子网修复”的科技万象,在持续探索中推动中国文物保护工作不断前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楚辞汉赋的余音回荡至今,荆楚之地始终涌动着推陈出新、勇于开拓的精神气韵。11月24日19:30,纪录片《因为长江》第五集“荆楚·涌新”篇,带您走进长江中游的遗址现场,看一方水土如何以不息之涌新,应答时代之天问。

编辑 | 余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