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大规模被下架,涉及《南方海啸》《万有引力》等头部作品
创始人
2025-09-25 12:43:32
0

作者:青崖

编辑:努尔哈哈赤

2025年9月18日,广播剧平台漫播毫无预警地下架与停更多部广播剧,#漫播 词条迅速冲上微博热搜,一场波及整个广播剧行业的震荡就此开始。

这一突发情况让许多用户感到措手不及,平台评论区迅速涌现大量质疑声音。

两天后的9月20日,漫播通过官方微博发布《致漫小狐的朋友们》声明,正式对此次事件作出回应。平台宣布了两项补偿措施:一是为受影响用户开通红豆退还申请通道;二是为会员用户延长一个月会期并发放10张狐狸券。

据悉,该申请通道设定于9月30日关闭,平台承诺在10月内完成所有退款操作。对于会员补偿,漫播解释因缺乏批量操作功能,需要技术开发支持,同样预计10月内完成。

漫播广播剧大规模下架,商战“阴谋论”可信?

事件初期,用户情绪以困惑和焦虑为主。许多用户发现已购买的广播剧突然无法收听,平台评论区迅速被质疑声淹没。尽管漫播较为迅速的回应,暂时缓解了部分用户的焦虑,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疑问,用户虽担心经济损失,但也更关注喜爱的内容能否恢复。

随着事件发酵,一些“阴谋论”开始涌现并迅速传播网络。有网友猜测漫播作品的下架可能与平台间恶性竞争有关,直指广播剧平台间的商战行为,甚至还有人指控漫播有组织地引导舆论对立。

然而理性声音也随之出现,有网友指出,“他们(平台之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如果是对家举报,它们自己也有很多耽美剧,举报等于砸自己的脚”,更多用户认为此次下架可能是广播剧平台应对监管的主动调整,而非有针对性的商业竞争。

漫播平台一位参与过多起作品策划的内部人员,则在社群平台发表回应,呼吁“别再造谣跟直播有关系了……不要再进一步扩大事件影响了”。这一回应间接否认了部分传言,同时透露了平台及制作方的压力。

这番略带情感色彩的表述让部分用户产生了同情,舆论开始转向理性讨论,用户情绪逐渐从最初的愤怒转向谨慎观望。更多人开始呼吁“不信谣不传谣”。

随着时间推移,虽然仍有用户坚持要求维护自身权益,但更多人表示愿意给予平台调整时间,“已经暗示得很明显了,之前内部人员也说周末站内不可避免会有大波动,又不是一直就这样了”。

这类评论获得越来越多认同。整个舆情事件呈现出从恐慌到质疑,再到相对理性的发展轨迹,广播剧用户群体在应对行业动荡时,整体态度趋向成熟。

多部耽美广播剧受波及,部分IP已有不错的衍生品成绩

此次漫播广播剧下架事件波及作品范围广泛,根据网友整理的详细清单,受影响作品可分为三个类别:完全停更剧、全面下架剧以及部分下架剧。停更剧列表包括《南方海啸》《离婚前后》《蝶变》《男妾生存法则》《流亡地罗曼史》《EndlessEchoes》《跛跛子》等20余部作品,这些作品突然停止更新,让许多追更用户感到措手不及。

更为庞大的则是全面下架剧名单,涵盖《爱情公园》《暗河长明》《我的病弱老婆》《针锋对决》《我乘风雪》《协议结婚》《孤有话说》《禁止犯规》《深巷有光》等近百部作品。这些作品中不乏知名作家的代表作,拥有稳定的粉丝群体和较高的市场认可度。此外,《大珰》《阎王》《花瓶》《覆水满杯》《狼行成双》《人鱼陷落》《万有引力》《一念之私》等作品则属于部分下架,剧集内容不全但仍可收听部分章节。

此外,这次下架风波并非仅限于漫播平台。猫耳FM也同期下架了《寒远》《摘星》《洪流》《佛说》《差三岁》等多部广播剧,显示此次调整可能涉及整个广播剧行业。这种跨平台的同步行动进一步加剧了用户的担忧,许多人开始质疑整个耽美音频内容的未来发展方向。

在这些受影响的作品中,不少IP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商业开发模式。以《人鱼陷落》《万有引力》等为代表的热门IP,不仅拥有广播剧、漫画等内容改编,还开发了丰富的衍生品体系。

例如,《人鱼陷落》衍生品包含从传统的周边产品如立牌、吧唧,到更精致的收藏品如收藏卡、设定集等各种品类,同时,还打通了TheGreenParty、酷乐潮玩、三福百货、KKV、名创优品、森罗万象、漫库等多种线下零售渠道,形成了完整的商业化路径。

这些IP衍生品在市场上表现不俗,尤其是限量周边往往一经推出即售罄。这种商业化成功不仅为IP方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也反哺了IP本身的影响力,形成了内容与商业的良性循环。许多忠实粉丝会长期收集相关周边制品,形成了稳定的消费群体。

但客观来看,以《人鱼陷落》为代表的IP商业化成功,主要依托的是快看漫画平台在漫画内容持续更新,以及多样化实体衍生品开发的协同运作。其衍生体系覆盖从线下零售渠道到限定收藏品的多层次消费场景,已形成不依赖单一内容形式的稳健商业模式。

广播剧作为IP衍生形态之一,更多承担了丰富内容矩阵、扩大用户覆盖的作用,与漫画内容及实体衍生品相互反哺,共同推动IP影响力的提升。过往也有很多类似案例,如《魔道祖师》IP也是以动画等内容形态爆发后,反向带动广播剧、影视剧等多形式开发的良性循环,体现出成熟IP在多维度内容布局与商业化路径上的韧性。

恶意“擦边”引争议?监管与IP商业化的艰难平衡

漫播此次大规模下架事件,并非广播剧行业首次面临监管压力,而是延续了耽美音频内容长期以来的合规困境。

早在2022年,广播剧平台就曾面临过耽美广播剧大规模下架的危机,当时下架的作品中不少已获得影视改编授权。与2022年相比,此次事件显示出一些新特点:平台反应更加迅速,很快就出台了补偿方案;用户反应也更为理性,虽然有不少阴谋论,但更多用户表示理解并愿意等待内容恢复。

在这种监管环境下,商业化需求与内容合规之间的张力愈发明显。网友普遍反映“去年爆火的几个剧都是靠h(亲密戏),最近的剧都开始卷h”,直指部分制作方为追求商业利益过度扩展敏感内容,“有些原著没有车,(改编剧)也一直扩写,还各种营销车戏”。

这种内容层面的恶性“内卷”实际上加大了整个行业的政策风险。部分剧组为吸引听众不断突破内容边界,实际上是在挑战监管底线,最终导致整个行业面临更严格的审查。

有行业观察者认为,漫播的此次下架可能是平台应对监管的主动调整,这种“自肃”行为是平台为求长期生存的无奈之举。正如一位用户所说:“纯爱广播剧在大环境下永远战战兢兢,没有创作者会舍得让自己的作品‘消失’。”平台要在满足用户需求、维持商业利益和符合监管要求之间找到平衡点,这需要极高的运营智慧和政策敏锐度。

从长远来看,此次事件可能促使行业加速内容调整和转型。大部分圈内用户已经意识到“本来就是要低调一点”,这种内容层面的自我约束可能会成为新常态。同时,平台也需要探索更加多元化的内容策略,减少对单一类型内容的依赖,降低政策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事件发生在整个网络内容生态持续规范的背景下。从早期的耽改剧受限,到近年来耽美漫画、动画的调整,再到如今的广播剧下架,显示出监管部门对各类耽美内容的一致性管理思路。这种持续的政策压力将促使行业参与者更加注重内容合规性,可能会推动行业向更加健康、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