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灼韶华》:看了原著才知道,剧版的褚韶华还是太“弱”了
创始人
2025-09-24 17:31:17
0

前言

央视八套热播剧《灼灼韶华》即将迎来收官时刻,观众的情绪也随着剧情的推进跌宕起伏。

在最新播出的内容中,主角韶华的命运再次急转直下:

她年少时倾心相许的夏初,竟被穆子儒残忍杀害,倒在了两人婚礼前夕,令人扼腕。

与此同时,她的大哥褚韶中携全家从北京远赴上海,登门投靠这位已然在上海站稳脚跟的妹妹。

不少读过原著小说《野心家》的观众都忍不住感慨:电视剧中的韶华,与书中那个锋芒毕露的角色相比,已经被大幅削弱了。

这里所说的“弱”,并非指能力上的退化。

事实上,剧版韶华依旧聪慧、坚韧,在事业上也有亮眼表现。真正被削弱的,是她作为人物核心的精神气质和内在力量。

为了制造所谓的“情感爆点”,编剧加入了大量原著中从未出现的情节。

这些改动表面上增强了戏剧张力,实则将一个清醒果决的“野心家”逐渐塑造成依赖他人庇护与命运眷顾的“幸运女性”。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细致对比,剖析剧版是如何一步步消解韶华的主体性与独立人格的。

一,原著里的韶华:清醒坚韧的“野心家”

在小说《野心家》中,韶华之所以被称为“野心家”,是因为她的每一步行动背后都有明确目标与强大意志支撑。

而这份执念的根源,深深扎根于她童年时期的极度贫困与性别压迫之中。

她出生于一个典型的重男轻女农村家庭,在那个普遍认为“女孩读书无用”的环境里,连基本受教育的权利都被剥夺。

这种深入骨髓的不公,并未让她逆来顺受,反而在心底埋下了逃离与反抗的种子。

她的野心不是空想,而是对残酷现实的有力回击:

她不仅要挣脱原生家庭的束缚,更要拼命弥补因出身带来的知识断层,彻底改写自己的人生轨迹。

韶华天生具备两项优势:容貌出众,头脑敏锐,学习能力极强。

爷爷早早为她定下一门亲事——陈家在当地颇有资产,嫁过去至少能摆脱饥寒交迫的生活。

然而这场本可改变命运的婚姻,却因父亲嗜赌成性败光家底而岌岌可危。

眼看陈家流露出悔婚之意,韶华没有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

她凭借出色的应变能力和人际手腕,一边安抚陈家长辈,一边巧妙化解流言蜚语,最终成功完婚。

原以为嫁入陈家便能开启新生活,谁知命运再度落井下石:

婚后不久,丈夫与公公接连离世,留下她一人以年轻寡妇的身份,带着幼女在陈家这个充满敌意的家族中艰难求生。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原著中并不存在剧版所描绘的“土匪洗劫陈家”这一情节。

韶华面临的困境更加真实且沉重:整个婆家虎视眈眈,只为争夺仅存的财产。

尤其是小叔子陈二顺,不仅觊觎家产,还屡次言语挑逗、肢体侵犯,行为令人发指。

她在这样的环境中挣扎求存,既要防备亲属算计,又要独自抚养女儿,生活几近窒息。

但她并未一味忍让。当陈二顺的侵害愈演愈烈,韶华终于做出决断。

她深知若继续滞留陈家,终将万劫不复,于是毅然撕破脸面,舍弃女儿,孤身奔赴上海闯荡。

这一选择在外人眼中或许冷酷无情,但对她而言,却是绝境中的唯一出路。

连自身温饱都无法保障,又如何保护孩子?与其同归于尽,不如先搏出一条活路,未来尚有挽回余地。

抵达上海这座陌生都市后,韶华从最底层的百货店售货员做起,从未抱怨命运不公。

她把全部精力投入工作,凭借超凡的商业嗅觉和惊人的勤奋,迅速在商界崭露头角。

她不仅拥有精准捕捉市场空白的能力,记忆力近乎过目不忘,更自学掌握了英语、法语等多种外语,口语流畅自如。

凡是读过的书籍,几乎都能完整背诵,展现出极强的学习天赋与自律精神。

然而,当她功成名就之时,昔日亲人闻风而来,企图分一杯羹。

他们甚至设局伪造亲子关系,妄图诱骗她返乡交出产业。韶华识破骗局,误以为女儿已遭毒手,遂展开雷霆报复。

值得一提的是,原著中女儿并未死亡,只是处境艰难。

后来该角色成为作者另一部作品的主人公,延续了母亲顽强拼搏的生命基因。

至于陈家众人,也都付出了应有的代价:陈二顺作恶多端,最终众叛亲离,暴毙街头。

其妻宋萍因丈夫无法生育,被迫与他人育子,事发后遭陈家逼迫致死,结局凄惨。

而韶华的人生,在经历风雨洗礼后终于步入坦途。

她与志趣相投的闻知秋结为伴侣,共同开拓新的商业版图,晚年放下世俗纷扰,周游世界,享受自由人生。

那个她曾以为早已不在人间的女儿,也在逆境中顽强成长。母女虽未相认,却各自活成了理想中的模样。

二,剧版改编:被弱化的“伪大女主”

电视剧对韶华形象的最大扭曲,在于将其由“命运主宰者”降格为“被动承受者”。

原著中,韶华嫁给陈家的目的清晰明确:借助对方资源跳出农村,实现阶层跃迁。

这种动机虽显现实甚至略带功利,却正是“野心家”本质的真实体现。

但剧版却强行更改了这一设定。

她出嫁不再是为了自我救赎,而是“为救哥哥”牺牲自己。

原著中的她是为自己而战,剧版的她自始至终笼罩在“牺牲者”的悲情光环之下。

更令人不解的是,剧方凭空增设了一个原著完全不存在的角色——初恋白月光夏初。

这个人物的加入,几乎瓦解了韶华作为一个独立女性的完整性。

剧中,夏初是韶华青春岁月的情感寄托,两人有过朦胧情愫。

后来大顺去世后,夏初邀请她共赴法兰西追寻梦想,这一提议间接导致了女儿意外身亡。

而孩子的离世,则成为她觉醒奋斗的主要动因之一。

这种叙事逻辑极为荒谬:她的崛起并非源于内在驱动力,而是由外部创伤推动。

她的成就更像是“失去后的补偿”,而非“主动争取的结果”。

此外,剧版还抹去了韶华身上那份冷静果断的“狠劲”,取而代之的是不合时宜的“柔情”与“宽容”。

最具代表性的例子便是她对倪香影的态度转变。

倪香影在剧中多次陷害韶华,职场上处处设障、明争暗斗。

可当得知对方怀孕后,韶华竟心生怜悯,甚至命令二妞将田二少“归还”给倪香影。

这种行为在原著中绝不可能发生。书中的韶华虽非恶人,但从不轻易原谅伤害过她的人。

别人对她施以善意,她或会铭记;但若有丝毫加害,她必锱铢必较,绝不姑息。

剧版此举看似塑造“善良女性”,实则违背了人物性格的基本逻辑。

近期剧情中大哥一家前来投奔的情节,更是将这种“弱化”推向极致。

按照原著中韶华的性格,对于那些曾经伤害她、如今见利而来的兄嫂,必定断然拒绝,划清界限。

可仅仅因为大哥几句煽情话语,她便答应收留,并主动承担起小侄子的所有学费。

而正是这个心软决定,最终酿成大祸——嫂子周燕事后举报她“杀害陈二顺”,直接导致她被捕入狱。

一个从底层摸爬滚打出来、历经无数次背叛与算计的女人,怎会对突然上门的“吸血亲戚”毫无防备?

这已不是“善良”,而是严重违背常理的“天真”,是对原著人物内核的彻底背离。

除此之外,剧版还添加了许多“为虐而虐”的桥段,如被陈二顺强奸、陈家遭土匪洗劫等。

这些情节看似增加了故事曲折度,实则将一部本可展现女性抗争的作品,拖入“苦情戏”的泥潭。

它不再聚焦于女性如何凭借智慧与毅力打破命运枷锁,反而依赖“持续受害”来推动剧情发展。

这恰恰偏离了原著的核心理念,削弱了女性角色应有的“野心”与“力量”。

结语

《灼灼韶华》的影视化改编,折射出当下女性题材剧集普遍存在的创作误区:打着“大女主”的旗号吸引关注。

真正的女性叙事,不应简化奋斗历程,更不该将成长建立在“不断被伤害”的基础上。

它应当呈现的是一个立体丰满、有欲望也有缺陷、有挣扎更有决断的真实女性形象。

希望未来的创作者能够勇敢突破传统套路,塑造出更多如原著《野心家》中韶华那样的真正“野心家”。

毕竟,女性的故事从来不只是娱乐消费品。

它更是一面镜子,既映照出真实的生存境遇,也应为正在奋力前行的女性照亮前方的道路。

让她们明白:依靠自身的力量,同样可以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大家怎么看?

信息来源百度百科:《灼灼韶华》

[免责声明]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章内容、图片来源于网络,此文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仅个人观点,请理性看待。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