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成毅的新剧《赴山海》正在热播,也狠狠的出了一波圈。
剧中成毅被说穿帮、不敬业?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赴山海》开播后热度不低,剧里恢宏的场景和奇幻的设定吸引了不少观众,也迅速登顶了豆瓣热榜。
原本大家讨论的重点应该是剧情和角色,可没想到第一波出圈话题却和故事本身关系不大,而是一次颇为显眼的穿帮。
镜头里,成毅手里拿着一叠白纸,上面还清晰可见被荧光笔标注过的文字,观众仔细一看发现那居然是剧本。
这样一幕出现在正片,自然让人忍不住截图发到网上,迅速形成讨论。
事情并没有就此打住,随着舆论发酵,有网友又去翻成毅过去出演的作品,结果真的找出了几次类似的剧本穿帮画面。
于是,一部分观众开始指责成毅不敬业,认为一个演员在正片里拿着剧本说明对角色的准备不到位,也有人直接下定论说这是态度问题。
同时,大多数粉丝站出来反驳说,演员在现场对台词做笔记、对照剧本非常常见。
所以这不但并非不敬业,反而体现了成毅的认真和专业。
后来又有专业演员力挺成毅,说真正的问题是剧组没有把素材筛查干净,把不该进入正片的镜头留了下来,演员不该为整个制作流程背锅。
随着争议越来越大,微博和短视频平台上相关话题的阅读量不断上涨,评论区一边是嘲讽和指责,另一边则是维护和解释,双方互不相让。
所以,穿帮镜头,到底是谁的锅?
穿帮这个词大家应该都并不陌生,但真正说清楚它是什么意思,却没有那么简单。
影视作品本质上是一场精心营造的幻象,而穿帮就是幻象被打破的瞬间。
它指的是画面中出现了不该有的元素,或者细节与逻辑不符,让观众一下子意识到“这是一出戏”,从而跳出剧情的沉浸感。
常见的造成穿帮的情况其实非常多。
比如最常见的就是古装剧里突然冒出现代物品,或者人物的服饰在前后镜头里位置完全不同,这是比较常见的一类。
有时候工作人员不小心闯进镜头,或者摄影设备、麦克风杆子出现在画面边角,也都会被归入穿帮。
还有的情况是前后衔接的镜头逻辑对不上,比如角色刚刚端着酒杯,下一秒杯子却神奇消失。
最让人头疼的情况,就是当画面里出现镜子或者其他可以反光的物品时,很容易倒映出拍摄的机器和人员,这样的细节也会让观众觉得出戏。
右边群演的脑袋P没了
很多人习惯性地把穿帮和演员挂钩,觉得出现在画面里的演员该负全责。
但实际上,穿帮往往是整个制作链条里多个环节共同失守的结果。
对于穿帮,拍摄现场最重要的把关人是场记,他们要详细记录每一条镜头的台词、动作和道具摆放位置,确保前后衔接一致。而且哪一条片段有穿帮,他们也应当记录在场记表上供后期剪辑人员分辨。
此外,摄影组和灯光组在取景时需要随时检查画面边缘,防止现代物品或者无关设备闯入。
服装、化妆和道具组则要保证角色的外观保持稳定,避免出现风格或细节上的不连贯。
导演和副导演在现场更是负有监督责任,如果演员在试拍或排练时拿着剧本,本该确认不会误入正片。
最后一道关口是后期剪辑和合成,剪辑师需要对海量素材进行取舍,如果把带有剧本的排练片段放进了正片,那就是审核没有过关。
演员固然也是需要为此负责的一环,毕竟演员在表演时也要做到“不出戏”,那么清退周围会出戏的元素也是很有必要的。
所以,穿帮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某一个人的不专业,而是说明整个流程在某一环节或者多个环节出了纰漏。
演员因为身处画面中心,往往最容易被观众指责,但实际上,那么多道工序的审核下,穿帮镜头依然出现在了整片画面里,可以说是整个制作流程都多少有些“糙”了。
穿帮,到底是笑料还是“罪证”?
穿帮并不是新鲜事。翻开大家的记忆,几乎每一部经典电视剧里都能找到穿帮镜头。
比如《甄嬛传》里太监手里突然出现现代矿泉水瓶,《还珠格格》里皇阿玛袖口掉出一块手表,这些画面在网上被整理成合集,观众看了哈哈大笑,更多是当作趣味去分享。
最近甚至出现了一帮“甄学者”,号称“用显微镜”看《甄嬛传》,找出不少令人啼笑皆非的穿帮镜头。
但是值得一提的是,面对这些经典老剧,很少有人会因此怀疑演员不敬业,穿帮充其量只是调侃的谈资。
然而,如今的氛围已经发生了明显变化,穿帮成了演职人员不敬业的“罪证”,足以引来骂声一片。
原来矿泉水那么早就有了
这样的态度转变,背后的原因比较复杂。
一方面,社交媒体的发展让每个观众都拥有了“放大镜”。
哪怕是一秒钟的细节都能被截图放大,然后在短时间内迅速扩散,最终成为全民讨论的话题。
过去的观众可能只是边看边笑,现在的观众可以通过自媒体,直接把截图送上热搜。
观众的话语权空前增强,监督和挑剔也随之变得强势。
有个群演在拿手机拍照
另一方面,粉丝文化的兴起让穿帮不再只是一个制作问题,而是粉丝与路人之间的攻防战。
明星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过度解读,粉丝会第一时间维护偶像,把责任推到制作环节,路人则常常把问题聚焦到演员身上。
这种情绪化的对立,使得原本应该由专业团队来反思的流程问题,演变成一场粉丝与观众之间的拉扯,可不就愈演愈烈了嘛。
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是观众的期待提高。
近年来,《漫长的季节》《我的阿勒泰》这类电影质感的短小精悍的电视剧频频出圈,观众“吃过了细糠”,逐渐习惯了精致的画面和严谨的细节。
当审美阈值被拉高,容错率自然下降。
正因如此,当今的观众在面对穿帮时态度更为苛刻,不再轻易一笑而过,哪怕是一点小小的穿帮,也可能被认为是制作不走心的表现。
不过,无论讨论如何发酵,穿帮背后真正暴露的,是影视行业标准化与专业化的问题。
如果每个环节都能严格把关,这类镜头本不该进入成片。
但如果仔细想一想,真正经得住时间考验的作品,往往靠的不是零瑕疵的画面,而是剧情和角色本身的吸引力。
比如《甄嬛传》能够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靠的是层层递进的故事和鲜活的人物,那些穿帮镜头并没有影响观众对它的喜爱。
由此看来,穿帮虽然会打破沉浸感,但如果作品本身足够优秀,它终究只是瑕不掩瑜的小插曲。
大家还知道哪些影视剧的穿帮场面呢?在评论区分享出来吧!
hi~inker
欢迎你加入我们的社群
大家好,印客美学现在有100多万的粉丝。建立这个社群,是希望找到好的品牌和好的操盘手,来共建。我们会开放出印客美学,引入好的品牌,好的操盘手,跟我们一起来玩转。
如果你是创始人,有好的产品,有好的团队,但是产品不知道该怎么卖出去,我们可以提供自己的百万私域流量,一边带动你的产品销量,一边培养你的团队学习私域运营的技能。
如果你是上班族或者自由职业,可以来学习如何成为操盘手,多一份收入和经验,或是想找到人生第二条曲线。不要错过机会。印客拥有百万粉丝。不缺流量也不缺产品,所以有很多的机会,大家可以大胆来学习和实践。
所以进入这个社群后,请先加群主微信,告诉他,你是做什么的。我们近期会有公开课,来告诉大家我们如何链接彼此。
我在群里等你。
- 欢迎关注少禾成长视频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