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之下
王鹤润以细腻表演叩击角色内核
镜头之外
她以东北姑娘的率真拥抱着生活的每一个切面
⬆️点击图片购买杂志⬆️
近几个月,王鹤润的面孔频繁出现在各大热播剧中,从文物保护题材剧《护宝寻踪》里专业执着的考古队长雒青,到悬疑剧《完美的救赎》中令人胆寒的 “疯批恶女” 赵倩,再到跨年代群像剧《足迹》里坚守梦想的商界女性叶希宁,她在不同题材、身份与性格的角色间游走,不断地“倒空自我”再“盛满角色”。
《护宝寻踪》中的雒青,是她近年来挑战最大的一次“打碎重组”。谈及雒青这个角色,王鹤润直言其与自己的生活距离 “非常远”,“我们这部剧是国内首部聚焦文物保护题材的作品,以汉太宗墓发掘的真实历史为主线,拍摄时大家都感到压力不小。和以往演古装反派或都市女性不同,雒青是一个有真实原型、有专业技术背景的角色,她是北大考古系研究生,后来成长为专业的考古学者,专业性极强。而我对考古这个领域是非常陌生的。” 正因为这份 “陌生”,她在进组前便开启了密集的 “充电模式”,做足了 “体验功课”。她从零开始学习文物保护知识,小到探铲的握法、发力角度,大到考古现场的发掘流程、文物清理的基本规范;她还特意泡在博物馆里,对着一件件文物看细节、查背景,试图从这些实物中触摸考古工作的温度。最让她心里有底的莫过于原型老师的分享,让她了解到真正的考古工作者是在怎样的环境下开展研究的。她感慨,“他们要在风吹日晒里耐着性子一点点筛查,对每一件文物、每一层土壤都要严谨到极致,这种专注和坚持,不是靠想象就能演出来的。”
每次拍摄前,王鹤润都喜欢把前期功课做到非常扎实。这次在新剧《足迹》中,她饰演了一个原本在体制内工作,后来下岗“下海”做牛仔裤生意,并且一步步将生意做到欧洲的成功女企业家。所以在进组前,王鹤润看了不少有关 90 年代的影视作品和纪录片,她说,《风吹半夏》里赵丽颖饰演的许半夏,这个同样在时代浪潮中敢闯敢拼的角色,给了自己很多启发。
到了首次挑大梁饰演女主的古装剧《佳偶天成》,王鹤润也提前做了很多准备,其中打戏是最让她费心力的部分。整部剧六百多场戏中,近一百场涉及武打与动作场面,为了呈现出流畅且有力量感的效果,她提前近一个月进组,开启高强度的动作训练:从基础的招式练习,到吊威亚的平衡把控,再到穿着近二十斤的配重装置完成飞檐走壁、旋转舞剑等复杂动作,王鹤润反复打磨每个细节。她欣慰地说:“整个过程虽然辛苦,但也非常值得,因为最终呈现出来的是一个又飒又强、事业心十足的女主形象,很有力量。”
除了一些外部的功课,王鹤润还会从人物的内在逻辑出发,写人物小传便是她雷打不动的习惯。通过梳理角色的过去,她能更清晰地知道,“她为什么会成为现在的样子”。王鹤润说,“这样做不只是为了在表演时更有底气,更是为了让自己对人物的理解更有厚度、更完整。在演每一场戏的时候,心里是满的,而不是空的——她的经历、情感、动机都好像‘长’在了我自己身上。这样,不管是下意识的反应、某句台词的语气,还是单场戏的情绪处理,都会更贴近这个人物当下的真实状态,而不是我自己的本能。”在她眼中,这种通过文字与角色 “对话” 的方式,是体验派与技巧派的巧妙融合。
这种对角色内在的深度挖掘,在《完美的救赎》中赵倩的塑造上也有所体现。谈及这个 “疯批恶女”,王鹤润直言其特殊性:“放在国内的悬疑题材里,这种形象都算挺少见的。她有点像韩剧《黑暗荣耀》里的朴妍珍,但又不完全一样 ,因为赵倩深受原生家庭影响,控制欲极强,还是一个高智商犯罪者。” 正因为角色的复杂性,王鹤润在塑造时格外注重细节设计:从贴合人物气场的造型,到带着压迫感的语气,再到藏着算计与偏执的细微表情动作,每一处她都反复琢磨,只为让这个 “恶女” 不仅有外在的 “狠”,更有内在的 “因”,从而成为一个立体、可信的人物。
当被问及 “倒空” 时最难舍弃的 “第一自我” 特质,她笑言:“大概是我骨子里的那种喜庆、阳光和乐观”。这些性格来自成长环境的滋养,一个充满爱的家庭,让她的内核比较积极,而东北人天生的喜剧基因,又让她在日常里总是容易开心、爱笑。所以在演一些悲情角色,或者像赵倩那样因原生家庭影响变得腹黑、复杂的“恶女”型人物时,就意味着要暂时放下她最习惯的表达方式——比如下意识会笑、情绪反应比较外放等等。这种“收住”的过程,对王鹤润来说是挑战,更是一次自我剥离的练习,让她更理解“演员‘进入’另一个灵魂的艰难与必要”。
王鹤润觉得,表演是一辈子都需要学习的事情。她提及前几日演员辛芷蕾摘得威尼斯影后的消息,直言 “给了自己很大鼓舞”:“她让我看到,演员可以有目标更要有为目标付出的决心和努力。我也一直告诉自己:想要,就去争取,就要全力以赴。”作为演员,王鹤润的目标从未模糊,她渴望成为 “能留下好作品、被观众真正记住” 的人,那个一提起来大家会觉得“演技扎实、代表作很多”的人。同时,她也向往着更大的舞台,希望有机会走向大银幕,拍摄电影作品,甚至有一天能获得专业认可和奖项。她说:“这大概是每个演员共同的梦想吧”。但是王鹤润清楚,想要实现这些心愿,就要有与之匹配的实力,“我必须持续学习、不断成长。一步一步踏实往前走,让自己配得上这些期待。”
棕色豹纹外套 =SHANG1 BY SHANGYI
黑色挂脖连体衣 =Wolford
红色高腰丝袜 =calzedonia
金色亮皮高跟鞋 =SWANPARTY
黑色丝绒钉珠挂脖连衣裙 =Ann teano
灰色皮草外套 =Atmarati
“夕颜”艺术拼接平顶礼帽 =WENDYLEE
红色连体礼服裙 =SHUQIGAI
亮橘色针织连体衣 =Wolford
在频繁切换角色的间隙,王鹤润把生活当作一剂平衡剂,她觉得,“工作中最理想的状态,是能找到一种‘自洽’的节奏——既能全心投入,也能适时放松,有放电的过程,也有充电的时间。”
在最近一年,她深切地感受到,演员这个职业不该是 “真空” 的 ,表演离不开人生积累,“需要持续读书、看世界、体验生活。”因为有了这份感悟,她在今年特意为自己留出一段调整与缓冲的时间,把脚步慢下来,去触碰工作之外的鲜活日常。这段休整期里,她把时间都用在了自己喜欢的事上。前些日子刚带着妈妈去了阿那亚,8 月份还去了趟三亚,接下来还计划去心心念念了很久的敦煌 。运动方面她也尝试了不少新东西,骑行、爬山、徒步,最近开始学习打网球。她还重新拾起唱歌和跳舞,甚至开始学吉他,她说:“虽然还是新手但每天都有进步的感觉很棒。”
今年王鹤润回沈阳和鞍山老家的时间也比往年多了不少,一有空就会特意抽出时间陪伴家人。对她来说,能和家人待在一起,尤其是一起出游,是格外幸福的事 ,“我的家人都性格直爽、开朗,对我的爱也表达得非常直接。和他们在一起时,我能完全放下外面的身份,重新做回他们的女儿、孙女,那种感觉特别踏实和放松。每次拍完戏杀青回家待一段时间,也是我最快从角色中抽离、回归自我的方式。”
这些和家人相处时感受到的直白爱意,在生活里触摸到的烟火温度,从日常中积攒的感知力与共情力,为她的表演积攒了珍贵的养分。正如她所说:“再次回到工作中,我的表达会更有新鲜感,对角色的理解也会更丰富,甚至表演方式也会自然而然带出新的东西。”这份由生活滋养的底气悄悄融入表演,在镜头前化为不动声色却直抵人心的力量。
水晶流苏裙摆鱼尾露背针织长裙 =CAMEY LU
白色条纹衬衫 =VICTORIA’S SECRET
黑色高腰长裤 =ZIMMERMANN
N= 男人装 W= 王鹤润
N:你此前也演了一些年代戏,这一次在《足迹》的拍摄过程中,有没有哪些方面让你觉得格外新鲜、不同于以往的经验?
W:最让我觉得新鲜和不同的,是整部戏充满自由和即兴的创作氛围。导演鼓励我们放下剧本,每场戏都大家一起聊,比如我和向北川、龄姐的对手戏,常常是聊着聊着,戏就自然出来了。导演还会引导我们思考,他经常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帮助我们更贴近真实的人物反应。对手演员们也给了我很多支持。比如杨玏老师,接梗特别快,和他对戏从来不用担心话掉在地上。整个团队配合默契,创作氛围特别好,这也让我在表演上更加放松、敢于尝试。
N:你饰演过很多不同时代、不同身份的女性,这些角色中哪一个的价值观或处事态度,让你在现实中也受到了启发?
W:每一个其实都带给我很多启发。无论是原生家庭的认知、感情的理解,还是对世界观和人生态度的思考,都或多或少影响了我自己。比如说丽丽,这个角色让我对“家庭”和“父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她和二爸(由丁勇岱老师饰演)之间并没有血缘关系,但却有着非常深厚的信任与亲情,那种超越血缘的羁绊让我特别触动。和金晨老师演的姐姐之间的互动,也让我更感受到年代戏里特有的浓郁亲情和家庭氛围。这些经历让我更珍惜现实中人与人的情感联结,也更懂得“家”的意义可以有多宽广。
N:你是文艺编导出身,之前的学习经历对你理解角色、塑造角色有哪些独特帮助?
W:因为专业要求,我们看了大量影片,尤其是欧洲文艺片和小众作品,这个过程也慢慢培养起了自己的审美基础。拉片让我学会分析每一场戏在整体叙事中的作用,包括导演的镜头设计、台词安排,以及演员表演的分寸。这种训练让我在表演时,不只站在角色本身,也会从导演和编剧的宏观视角去看:这场戏到底需不需要浓墨重彩地处理?是不是轻描淡写反而更合适?什么时候该“放”,什么时候该“收”,我心里会更清楚。在现场,我也会主动和导演、摄影沟通,从整体创作角度理解每一镜的意图。毕竟一场戏的最终呈现,是所有工种配合的结果,而表演也要融进这个系统里才行。这段编导背景,让我更能理解创作的整体性,也帮助我更好地成为镜头中的“那个人”。
N:你之前说 ,“很多角色要到一定年纪、有足够阅历才能驾驭”,目前有哪个以前想演但没敢尝试的角色类型,现在觉得自己可以挑战了?为什么?
W:随着阅历增长,我越来越能理性看待自己与角色之间的适配度。如今的我,更希望去挑战那些具有深厚力量、以女性视角为主导的剧本。就像最近我在看《生万物》,非常喜欢绣绣这个角色。这类女性形象通常有着更复杂的生命经验和更强大的内在主体性,需要演员有一定的人生沉淀才能真正理解并驾驭。我觉得现在的自己,无论是从心态还是理解力上,都更能够接近这样的角色,也更有信心去呈现她们饱满的厚度和力量感。
N:作为一个东北姑娘,你觉得故乡的成长经历给你身上带来了哪些特质?
W:我觉得最直接的特质就是“敞亮”。性格直率,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不喜欢拐弯抹角。东北人骨子里还有一种“狠劲儿”和“闯劲儿”,敢想敢做,不怕尝试。不管走到哪儿,我身上的这种东北属性都特别明显。
N:你说自己是不容易内耗的性格,遇到不愉快的事情,你通常会怎么让情绪过去?
W:其实每个人多少都会遇到情绪内耗的时刻,我也不例外,只是我的情绪过去得比较快。一方面,我习惯用下一个目标或要做的事来覆盖眼前的焦虑,既然这件事没做好,那就继续努力,把注意力转向新的方向。另一方面,我也属于比较能自我开解的人。当我意识到自己正在内耗时,会告诉自己:没有回头路可走,与其纠结,不如接受现状,既来之则安之。学会“乐在当下”,对我来说真的很重要。
N:最近有看过哪些印象深刻的综艺、电影或者书籍可以和大家分享吗?
W:最近我在读《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这是一本自传体小说,讲述的是作者如何通过教育重塑自我,最终摆脱很多困难的束缚,成为剑桥博士的故事。这本书最打动我的,是其中那种挣脱束缚、勇敢重塑自我的力量。它让我深刻体会到,教育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场启发心灵、走向自由的旅程。无论我们来自怎样的背景,都有机会通过学习和自省,打破原有的局限,成为更开阔、更自由的自己。读完心里很受触动,如果你正在寻找一些内在的力量,或者渴望突破自我,这本书或许会为你点亮一束光,就像塔拉所做的那样,我们每个人,也都可以像鸟一样,飞往属于自己的山。
编辑+造型 = 李骁
摄影 = 张述霄(三钏行 )+秦沐(三钏行)
化妆 = 张英嗣
发型 =MARK XU
制片 = 刘海伦
摄像 = 叶虫鸣
剪辑 = 刘凯齐
撰文 = 李佳祺
服装助理 =QING+冯欣
热文回眸
是的,你们的男人装又回来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分享到朋友圈才是正义之举......
把我们加个“星标”
就能确保看到我们的推送
⬇️方法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