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介书生温瑞安何尝不似剧中穿越的男主,如今71岁的他早已定居深圳,或许曾经极率真随性的人,即便如今也想看看是否能有后辈,用天马行空的创意重新诠释“武侠生活化”的潇洒。
最重要的是,后人书写、咏叹、传颂的温氏武侠,有没有他的“癫”。
作者| 摸金校尉
编辑| 晶晶
排版| 苏沫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文章发布初始时间:2025年9月11日
作为新武侠四大宗师(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之一,温瑞安的文字体感可能最符合现代观众阅读,原因有二:
一、他喜欢打破惯常的文学表达情境,用字序排列让人感受某种高手对招时的震撼,如两个人打斗,其中一人发大招,大招一出就是“破!破!破!破!破!破……”有时候能写好几十个,让人严重怀疑他注水。
他用文字架构一种心境时的表述更离谱,比如某人因某事震惊,他可以这样玩:
“太!
离!
谱!
了!”
本世纪初网络文学刚刚兴起时,有人模仿过他的这种表述,结果被网站编辑拒收,说“标点符号和排版不合规矩”,人家拿温瑞安的书反驳,结果对方不认。后来大家思维活络了,才逐渐认可了这种“新新人类”的想法。
二、其他三位武侠作家无论风格如何,基本都在“写故事”这个框架里创作。温瑞安不一样,他喜欢在小说中植入生活化的表达,尤其是写现代武侠时,他会通过主角的对话让自己露脸,如“你知道有个写小说的温瑞安吗?”
再者,则是用人物对话向读者吐槽,《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里斑师之和罗白乃这对活宝师徒跟着王小石一行逃难,给的戏份不少,多是用对话形式表达作者对世情的态度,然后通过师父或徒弟总结道理,罗白乃说“我知道了,中国人的特点就是你大可以做,但千万不能说”诸如此类。
然后就是他喜欢在章节小标题上“搞事情”,什么“一夜艳芳”“两晚祖贤”等,都是“碰瓷”当时香港当红的女星。“杀了你好吗?”这类标题更与梁金古三位不同,人家正经起名字想的是对仗工整,温瑞安要的是抽象。
读者看完某章故事后还能知道他随笔记录写书时的生活:
“X月X日,与X人等一起K歌,X人好有意思”等等。数十年后的人捧读时,大有“触不到的恋人”之感。
01 一夜艳芳 两晚祖贤
对于1990年代初的读者们来说,这类文字过于超前。等内地更年轻的一拨读者能普遍接受时……
温瑞安不写了。
1996年之后,温瑞安没再出过新作品,纸质阅读时代在新世纪后渐渐消失,大家先是蹲在电脑前看,后来捧着手机看,文字还是文字,再读时各有体会。
倒是影视改编时有出现,内地较早改编的作品是1993年根据《杀人者唐斩》改编的电影《刺客新传》(又名《刺客新传之杀人者唐斩》,钟少雄执导,张丰毅、关之琳、莫少聪、倪大红、张光北等主演)。
香港地区则稍早一些,1984年和1985年亚视先后拍过《四大名捕》和《四大名捕重出江湖》等,没看过原著的观众知道的是诸葛神候和无情、铁手、追命、冷血。
当上述作品的改编基本上都围绕传统武侠的叙事结构,舍弃了不少作者在原著中习惯性地天马行空,然后就出现一个问题:
不够“癫”。
对,温瑞安的武侠(包括他写的其它文学作品)主打一个“癫”,他用现代人的思维解构人物所处的历史环境,时常借古讽今或用三姑六婆式的直白让“大侠”们走下神坛。这一点改编起来有难度,需要编剧有相当丰富的生活经验,进行二创时与温瑞安达到某种精神共鸣。
如果没了这种精髓,温瑞安小说的影视化改编,大多都会变得很“传统”,很符合“行文规范”。
2004年内地拍了一部电视剧《逆水寒》,张智霖、钟汉良、李小冉等主演。因篇幅所限,该剧舍弃了原著中的很多人物,但故事大差不差地保留了主体部分,相对来说算是一部“可以看”的武侠电视剧,与1980年代亚视拍摄的《四大名捕》一样,就是纯粹的武侠,走的是“沉冤得雪,大仇得报”的路子。
原著的主题倒是更有深度,今日回看方能品味温瑞安撰写时主张的“背叛”二字。文中“九现神龙”戚少商义薄云天,对兄弟们很好,但私德有亏。通过叛徒的口述可以得知他对女人是来者不拒,有些女人后来成了连云寨中兄弟的妻室,这为反派顾惜朝煽动作乱埋下了伏笔。
“捕神”刘独峰年少成名,虽确有实力,但更多倚仗的是朝廷中的人脉关系,这让人到中年的他再看戚少商时多了几分感叹。他知道戚少商表面是匪,实际是侠,但他没办法,依然要奉命抓捕戚少商。
“冤枉你的人比谁都知道你有多冤枉,”多年后郭德纲说。
所以戚少商后来反击了,他少了一只手,身边护着他的兄弟死光了。红颜知己息大娘嫁给了自己的情敌。百度百科上煞有介事地写着:
“丈夫:赫连春水。前男友:戚少商”。
反派顾惜朝因大势所趋被权臣抛弃,昔日沆瀣一气的“兄弟”要么冷眼相看,要么落井下石,逃亡路上风餐露宿,在被人收留的那一刻他终于发声大哭,原文里写“顾惜朝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能哭成这样……”
“背叛”贯彻《逆水寒》始终,也是温瑞安本人的心境反映(这一点下面会提到),年少成名的温瑞安十几岁就能写文赋诗,极向往中国传统武侠文化,一些出版作品的内页上还有他习武的照片和一副邵氏武侠的人物穿搭。
这样一个才子,人生并不顺遂。他创办诗社、做生意都屡遭挫折,“X年X月,X人就此别过”这类心境也常见于早期作品序言中。他曾赋“有人问我,你甘心吗?”继而又说“十年,人生有几个十年?”
因此满腔惆怅、不忿、遗憾,尽在小说中体现。
然后又用过来人的态度自我圆满——
戚少商后来在《说英雄·谁是英雄》中暂任金风细雨楼楼主,与四大名捕和诸葛神候交好。谈及与息大娘的往事时,诸葛神候安慰他:
“你可知世上戏文讲才子佳人,为什么都是写到成婚后就不写了?因为婚后尽是人情世故与一地鸡毛。”
所以温瑞安的这种人文表达或许与梁金古相比少了一些“大叙事”,但更贴合观众的普通人生活。
与之相比,类似的则是古龙的《欢乐英雄》,这部书当年刊载时并未有太多好评,概因时人喜欢的是“大英雄、大丈夫”,谁耐烦看落魄躺平的“好汉”?
怎料今人“躺平者”甚众,所以郭大路和燕七的“情”倒是小事,王动的“一床生万物”成了诸多宅男心中的圣地。
这里略岔一句:
金庸的《明报》很挑剔,只短暂连载过古龙的小说,然后便是温瑞安的《神州奇侠》与《血河车》等。因为金庸说“近年(当时)的武侠小说我只看(温)瑞安的了”。
导演张彻也说“温瑞安对英雄侠义、男儿热血的处理,是年轻一辈小说家里最出色的。”
张彻说的话倒让人想起温瑞安在《神州奇侠》中对“侠义”和“热血”的微言大义:
权力帮众问萧秋水:
“你那些手下……”
萧秋水说:
“他们不是我的手下,他们是我的兄弟”。
此后经年,论“做大做强,再创辉煌”的民企老板们,大抵都是走萧秋水的路子。
所以“武侠生活化”之于温瑞安,乃至武侠小说,都是一种不可多得的人文表述。
02 温氏武侠 癫者自癫
现在看“温瑞安宇宙”,被影视化改编最多的还是“四大名捕”系列,温瑞安通过北宋徽宗年间虚构出来的四位六扇门名捕的故事扩展出许多彼此关联又相互独立的故事。
如早期的《七大寇》,“寇首”沈虎禅认了女侠温柔为义妹,温柔打算去开封闯荡,路上认识了王小石与白愁飞,后二者在“封漂”岁月里结识了金风细雨楼楼主苏梦枕,联合对抗六分半堂。四大名捕介入江湖纷争,立足《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衍生其它人物,如《逆水寒》里的戚少商被诸葛神候庇护接替已故的苏梦枕成为代楼主。
此外,《四大名捕斗XX》系列涵盖的内容更多,他们也各自有自己的故事,如《少年冷血》等。
内地从2001年电视剧《四大名捕斗将军》(聂远、何润东、王学兵等主演)开始,这个系列的影视作品开始出现,如2002年的电视剧《名捕震关东》(吴奇隆、任泉、范冰冰等主演)、2004年的电视剧《四大名捕会京师》(车仁表、王艳、钟汉良等主演)、2012—2013年电影版《四大名捕》一二部(邓超、邹兆龙、刘亦菲等主演,其中刘亦菲饰演无情)。最近的一版改编是2022年的电视剧《说英雄谁是英雄》(曾瞬晞、杨超越、刘宇宁等主演)。
时间跨度二十多年,看主演列表还能看出内地当红小生的叠代。不过上述作品也是截取原著某一故事线的二创,彼此之间互不相连。
香港翻拍的温瑞安武侠作品有2005年的电视剧《惊艳一枪》(马德钟、佘诗曼、陈锦鸿等主演)、2006年的电视剧《布衣神相》(林峯、林文龙、杨怡等主演)和2008年的电视剧《少年四大名捕》(林峯、吴卓羲等主演),相较于内地,港版改编的知名度不高,且“魔改”程度更大,尤其是《少年四大名捕》,直接写到了四位名捕经历北宋灭亡,为护送康王二位赵构与金兵对阵,等于直接替温瑞安写完了四大名捕的终局。
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前述,一是“温瑞安宇宙”太宏大了,除非专门有人通过影视化改编拍摄系列剧(影),通过连续作品塑造IP。二是温瑞安本人的原因——
他没写完。
是的,“四大名捕”和其他作品系列一样,互相穿插,有些独立故事如《四大名捕斗将军》和《逆水寒》等有故事终局,有些则“创作未半而中道崩殂”,对于编剧来说影视化改编有一定难度。
温瑞安塑造的一些人物性格很复杂,如白愁飞、天下第七、雷纯等人物,他(她)们需要较长篇幅或巧妙地构思丰满角色形象。但对于武侠影视剧而言,首先要考虑的是观众是否能接受这种复杂的处理,其次则是考验编剧的功底。
像前面提到的王小石与白愁飞初到开封时的窘迫,他们以为凭一身本事能大有作为,实际上一个打散工,一个卖字画,遇到一场大雨首先想到的是抢救字画,不然卖不出钱。两人手忙脚乱时心意相通,相视苦笑。
这段内心描写需要很细腻的镜头表现,单看原著可能会引发“漂族”共情,问题是温瑞安喜欢在作品里加入大量此类心境叙述,也增加了改编的工作量:
不是不能改,而是谁来改,谁能改得好?
对此,温瑞安曾对媒体吐槽过,对于有些被改得面目全非的作品他也很无奈。
今日《赴山海》开播,是否会终止温瑞安的遗憾亦未可知。
原著《神州奇侠》的创作初衷很有意思:
1976年,温瑞安在台湾创办神州诗社聚集数百名成员,这些人在一起干嘛呢?
谈诗论文,这个没问题。他们还一起练拳习武。多以“剑雄”“轻燕”为笔名。时常振臂一呼,群雄纷至。这对于当时的台湾当局来说属于禁忌,结果警方过来搜查,还找出许多内地人物的诗词,于是温瑞安等人以“为匪宣传”罪名投入狱中,这个罪过可大可小,小到劝诫了事,大到处以极刑。
温瑞安在狱中索性开始创作“大侠萧秋水”这一人物,出狱后续写出了《神州奇侠》系列。温瑞安本人更多次在序言和文章里大谈“被冤枉”的愤怒无助。
作为马来西亚华人(195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霹雳州),温瑞安看待中国文化的视角较为独特,作为一个单纯的嗜武文人,所书《神州奇侠》的故事主线就是萧秋水与权力帮互斗,护送岳飞之母避免遭遇朝廷迫害。书中权力帮虽然野心勃勃,但帮主燕狂徒与李沉舟等最终也为家国大义与金人展开死战。
《赴山海》的创意更有意思——
它不按“传统”叙事开始,直接“书穿”,让小人物穿越进书中,躺平男游历武侠世界,最终成长为一代大侠萧秋水(成毅 饰)。
换个角度看,温瑞安本人又何尝不是用“穿越者”的角度亲历武侠世界呢?
温瑞安“穿”得更“离谱”,如练功练得走火入魔的战神关七,常幻见月球上有“臃肿的人”跳跃,见地下一列钢铁长虫呼啸而过,遥望南方扛着太阳旗的倭寇屠城……
所以“温瑞安宇宙”在今天看来,需要更多的创意和解读,更要与时俱进。就像“一夜艳芳、两晚祖贤”,读者看来莞尔一笑,无伤大雅,继而被热血情怀与沧桑世故代入其中。
至于武侠,一介书生温瑞安何尝不似剧中穿越的男主,如今71岁的他早已定居深圳,或许曾经极率真随性的人,即便如今也想看看是否能有后辈,用天马行空的创意重新诠释“武侠生活化”的潇洒。
最重要的是,后人书写、咏叹、传颂的温氏武侠,有没有秉承他的“癫”。
「四味毒叔」
出品人|总编辑:谭飞
执行主编:罗馨竹
联系邮箱:siweidushu@126.com
微信公众号lD:siweidus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