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归队》最新的剧情中,老山东牺牲,汤德远归队,所有的一切都向着最好的方向发展。
只是,田小贵是唯一的例外。在汤德远回归的同时,田小贵却彻底迷失了自我。他先是跟踪曾经的队友们,目睹了老排长与二班长的重逢,然后反手就是一个电话,直接出卖了战友。
在田小贵的助攻下,日本人闻风而至、顺藤摸瓜,分分钟就包围了老山东等人。老排长与二班长虽然拼力一搏、杀出重围,但鲁长山最终还是牺牲在了密林深处。
出卖战友,害死排长,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过去,田小贵都是彻头彻尾的“叛徒”。然而,即使小贵归顺了日本人,出卖了老战友,但是我们对于这个特殊的“叛徒”,却始终恨不起来。
毕竟,和我们印象中的穷苦孩子、被迫参军不同,田小贵本来是地主家的少爷,他原本可以过着岁月静好、现世安稳的日子,但是在山河破碎、神州陆沉的关键时刻,他却毅然决然地投笔从戎,成为了抗联队伍的一员。
世上大多数的年轻人,激情热血却又缺乏耐性。他们往往热情有余、但耐心不足,一旦遭遇挫折或是失败,分分钟就会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田小贵和自己的同龄人不同。他曾经数次与队伍失散,被同村人出卖、被小鬼子追捕,但他却从未放弃过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在又一次遭人出卖、落入敌手之后,他在731部队的爪牙之下,遭到了毒打、受尽了酷刑。更加可恶的是,日本人还用药物控制他,试图将他变成一个任人摆布的傀儡。
在药物的作用下,再强大的意志也往往会不堪一击。小贵被鬼子要挟,试图重新混进抗联队伍,虽然动机不纯,但是我们设身处地想,他只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并非是刀枪不入的神仙。
在药物面前,小贵活成了行尸走肉。然而,令人感慨良多的恰恰是他之后的举动。在意识迷糊、神志不清之后,小贵鬼使神差地拨打了鬼子的电话,透露了排长的行踪。
这一幕,曾让人心痛不已。然而,一旦他恢复了神志,在本能的驱使下,他又会重新找回抗联战士的信念。在出卖排长之后,田小贵几乎是第一时间冲向了酒楼,用尽全身的力气,给老山东和汤德远发出了情报。
抗联战士的自觉性,像是刻进了田小贵的骨子里。
更加重要的是,田小贵的“背叛”,是人性、药物、家庭三重枷锁催生的结果。自古忠孝难两全,在亲人战友之间,在国仇家恨面前,从来都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田小贵之所以会被日本人拿捏、为小鬼子效力,是因为川野找准了他的七寸——家人。对于田小贵而言,父亲是他唯一的家人。以前的他,之所以能够纵横东北、来去自如,就是因为父亲是他最坚强的后盾。
只是,在田小贵又一次落入731部队之手,被编号为490之后,川野等人控制了小贵的父亲,把家人变成了逼迫他就范的筹码。
以前的小贵,无牵无挂,自然是铜头铁臂、没有命门;如今,鬼子抓了小贵的父亲,他只能仰人鼻息、受人驱使。左手是父子的血缘,右手是自己的战友,换作我们每个人,在这夹心饼式的困局里,未必会有比田小贵更好的选择。
对于田小贵而言,他虽然在神志不清时出卖了排长和老汤,但是亡羊补牢、通风报信的人还是他。
在药物的作用下,他虽然曾经违背过本心,犯下了错误、酿成了恶果,但是自始至终他的信仰仍在、他的良知尚存,在冰与火的洗礼中,他犹豫过、彷徨过、疼痛过、挣扎过,但是他从来没有失去对光明的渴望。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田小贵的经历,并不是一个完美的英雄,但正是这些缺点和瑕疵,才会让人感到敬佩和动容。我们不忍心对他有半分的埋怨和苛责,只能报以最大程度的理解和同情。
郁达夫说,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英雄不只是那些光鲜亮丽的胜利者,也包括那些被命运裹挟、被时代撕裂,却依然保持着初心的小人物。
何其有幸,在华夏大地生灵涂炭之时,我们的身边有万万千千的田小贵们,他们并不是白璧无瑕、完美无缺,但他们本有无数次机会选择安逸,但每次都坚定地选择了理想。
从这个角度来看,田小贵着实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