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话快评|吉林日报短视频里的家国泪光:《松花江上》如何让全球东北人瞬间破防
创始人
2025-09-04 20:29:36
0

一段旋律,一面战旗,万千评论,在数字时代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历史传承和情感共鸣。

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松花江上》的旋律缓缓响起,“杨靖宇支队”战旗迎风怒展。这一刻,无数东北人潸然泪下。吉林日报独家采访的短视频《九三阅兵场上 来自吉林的战士听到,<松花江上>几度哽咽》评论区被网友刷屏。当视频主角——装备方队中唯一的女教练员王爽说出“这个曲子响起,我眼泪一下就掉下来了”时,屏幕前的人们无不为之动容。

这是多重维度的情感共鸣,是一堂互动满满的历史课。《松花江上》的旋律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这首歌由张寒晖创作于1936年,它道尽了民众的流离之苦,唤醒了国人的抗日意识,并激励无数仁人志士投身救亡图存的洪流。毛泽东曾高度评价:“一首抗日歌曲抵得上两个师的兵力!”在短视频评论区,吉林、黑龙江、辽宁网友纷纷发言:因为14年抗战从东北开始,因为这里缔造了东北抗联。多人提问,多人抢答,形成了一场互动式的历史课堂。这堂课没有教科书,但所有参与者都因阅兵式走心的安排而记住了这段历史。

这是屏幕之后的身份认同,是一次全球东北人的自豪接力。《松花江上》响起,杨靖宇支队战旗迎风猎猎,泪目的不仅是“女教头”王爽。在评论区,IP地址显示来自世界各地的东北网友自豪地介绍家乡,每座城市、每条街道的名字,都在这一刻闪亮起来。

网友们的骄傲源于家乡承载的红色记忆,是国家通过阅兵式对家乡的认可,是生活在盛世中华的自豪。一句“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触动了无数游子的思乡之情,也联起了众志成城的团结之志。

这是跨越时空的情感共慰,是一段全民共享的民族记忆。《松花江上》不仅是东北人的记忆,也是所有中国人共同的民族记忆。当一段旋律让全球东北人泪目,当一方屏幕被万千爱国评论刷屏,这首歌已经超越了一首歌曲的意义。它成为穿越时空的民族记忆载体。评论区的一个点赞,一句“我的家乡在东北”,一句“抗联真难啊”,是无数身在各地、人虽陌生却心在一处的人们发出的历史共鸣。网友评论共同缅怀了那些歼灭和牵制日伪军数十万,在中华民族的危难时刻,用艰苦卓绝的斗争为国家和民族赢得尊严,用鲜血和生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写下悲壮而光辉一页的先烈,并发出了珍爱和平的呼唤。

这是短视频时代的传承创新,是一次新媒体方式的爱国主义教育。短视频平台成为了这场精神接力的舆论场。《松花江上》诞生时“九一八事变”已过去5年,歌曲以凄婉深沉的旋律,唱出了对故土的眷恋和山河破碎的痛楚。如今,这首歌曲通过短视频平台再次焕发新生,在新时代继续发挥着凝聚人心、传承历史的作用。

除了吉林日报的评论区,我们还在更多评论区发现泪目网友留言。“一代人打了三代人的仗,一代人吃了三代人的苦,未见其面却受其恩,永远铭记。生于华夏,何其有幸,祝祖国繁荣昌盛!”

千余官兵组成的新中国阅兵史上规模最大的联合军乐团,奏响的不仅是抗战经典曲目,更是一个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壮丽征程。从大阅兵正步铿锵的徒步方队,到网友们“一边看一边哭”的评论区,作为纪念大会四首暖场歌的第一首,《松花江上》暖了所有华夏儿女的心,它在数字时代引爆的情感共鸣,让历史记忆跨越山海,在歌声中完成了一场庄严的传承仪式——跨越时空。

责编:秦楚越

编审:裴晶莹

监审:董杰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