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奕宏,塑造今年国产剧最“疯”的主角
创始人
2025-08-19 15:17:23
0

英雄落幕,一定惊天动地吗?

当电视剧《扫毒风暴》中段奕宏饰演的缉毒警林强峰牺牲时,不少观众都感到错愕:终于抓到追捕了五年的大毒枭,他却突然倒下了。没有轰轰烈烈的最终对决,没有煽情的临终遗言——一个好人,一位主角,就这样匆匆退场。

但这种“突然”在段奕宏看来,并非创作上的失误。

“我只是遵循了、分析了、深究了缉毒警察的高危性,命悬一线、向死而生的残酷性后,寻找到这么一个牺牲的方式。”段奕宏坦言,这种结局处理是创作者“有意为之”,是对缉毒警这一高危职业最残酷也最真实的描摹,也打破了观众对英雄谢幕的固有期待——对于时刻行走在生死边缘的缉毒警察而言,牺牲的残酷恰恰在于它的猝不及防。

而对于段奕宏而言,打破期待也是创作的常态。

从《士兵突击》里铁血柔情的袁朗,到《我的团长我的团》里嬉笑怒骂的龙文章,再到如今《扫毒风暴》中时刻身处高压的缉毒警林强峰。

“标签是观众给的,但戏是角色自己‘活’出来的。”

演员的终极命题,始终是如何在有限的文本和类型框架内,让一个虚构的角色拥有真实的生命质感。作为演员的段奕宏,也在喧嚣中刻意保持着某种疏离,他更希望观众看到的是作品里塑造的人物,而非段奕宏本身。

本次明星谈心社专访段奕宏,以下是他的自述:

1

我未必去争那个高光

当时结局拍摄起来是这样的:先是武警冲上去二楼,我们缉毒警再上去,高光一定是留给两个主演对峙的。

但我带着机器冲上去以后,身边的武警啪地先上去把门踹开了,我还没上楼呢,已经听到了:你叫什么——有人把我的台词给说了,我真真切切地听到了。

那一刻,我上不去这楼了,我上不去了。

因为那个时刻,谁抓到卢少骅(秦昊饰)都是胜利。我未必要去争那个高光,去表现那个高光。


他已经真被抓到了,我上去就是为了给观众表现?这个高光是戏剧效果写出来的,但我要遵循那一刻我真实的反应。我听见这个事儿完成了,卢少骅被抓到了,那哪怕这个结果不是我去完成的也没关系。

这就是这五个月里,我活在林强峰的身上,他给我带来的一个正常的、当下的反应。我想这是人物塑造的积累,这个反应也是超出了剧本的。


我的创作方式一定是会回到土壤中的。任何的表演在我看来都一定要遵循角色本身的职业逻辑。我是演过一些警察,但缉毒警是第一次饰演。不同的警种一定有它不同的共性和个性,而对于我来说,我最看重的是共性。

以前我们可能经常被“寻找个性”所误导,但如果我不了解,一个警种、一个职业的共性,何来的个性?

所以在共性上下的功夫对我来说是最在意的。

那缉毒警察的共性是什么:高危、向死而生。因为他是一个卧底的缉毒警,经历了命悬一线的那一刻,很少有人真的能跟他们感同身受。

所以我找到这样的方向,林强峰为什么一开始是个不太正经、不太像警察的警察,这个是我有意而为之,因为他经历的东西太多了,那不是我们常人能经历的。

虽说我们都在向死而生,可对于缉毒警来说,是真的很有可能活不过今天、今天是最后一天。我们想过这个问题吗?很少有人想过。所以林强峰他时常地会去想:我活不过今天,那我要怎么活?

他一定得去找到一个让自己神经不那么紧绷的方式,所以他不屑、他插科打诨、他好像不是一个正统的警察。观众可以先讨厌他,没关系,我们往后看,人就有了故事有了经历,我就可以去建立、去塑造他的气质。

所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这个人物,去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角色对生命的认知,就是我作为创作者应该去想的。

那再解释一遍,为什么他死得那么突然,就是这个职业的特殊性带来的,真实的情况就是这么残酷。

2

我只能演硬汉吗

其实刚毕业的时候演完《刑警本色》《士兵突击》这些角色,我还不太接受这个观点。我说这不把我框死了吗?我只能演硬汉吗?后来合作了一些文艺片,都是有意想打破这些标签。

但我越往后越觉得,不能被这些标签所控制了,还是要凭着自己对作品的喜爱和对人物的喜爱去从事这份职业,所以我对观众的反馈声音也不那么纠结了。

有时甚至是刻意的回避,不去看评论,尤其是对我个人的评论。我还真是第一次听到说“Alpha”什么的,不过观众开心就好,我还是更希望大家看到作品中我塑造出来的人物形象。

这么多年我最喜欢的角色还是《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龙文章。那个作品无论是创作性上,表达力上,还是创作过程、播出结果等等,对我个人的影响力是非常大的。

如果再让我倒回去重新还原《士兵突击》袁朗这个角色,我当时那种生涩和顿挫感,已经找不回来了,包括那时候整个的环境、气候、观众也和今天不一样。至少我现在去假设的话,我觉得还原不到。

还原不到一切可能就是最好的安排了,演员随着年龄和资历的增长,演技甚至有可能是退步的。

为什么呢?

因为演员到了一定阶段,往往会过度追求表演的成熟感和“丝滑”。但这种追求,有时反而会让我们丢掉表演中最重要的“心流”状态——心流,就代表着生命力。所以, 如果我们仅仅把演员当成一个技术工种来看,那么演技可能确实会逐渐退步。但如果能回归表演的本质——把表演过程当作一种鲜活的体验,一种生命感的传递的话,也许就会避免陷入空洞的“技术性成熟”。

因为我们塑造的是人,不是纸面上的符号,得需要通过我们的情感和肢体去塑造一个具有灵魂的人。

哪怕是一个边缘人士,他都会具有自己的灵魂,因为他是一个生命。

3

做演员让我身心健康

我出道二十七年了,你问我演员这个职业带给我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是身心健康。

为什么?咱们就拿林强峰来说,我塑造完这个角色之后就会意识到,生命有多可贵。这个比较虽然对于缉毒警察肯定是达不到感同身受,但我是不是比其他人了解得更深?我对生命、对健康的认知和认识是不是更深?这不是开玩笑的话。

第二,面对缉毒警、塑造缉毒警之后,我对他们有崇高的敬意。我真的会有一种“我一定要塑造好一个不一样的缉毒警”的使命,这是我作为创作者的责任,这种内心澎湃的敬意的确是一种创作的动力。


我是觉得目前的文本的创作环境,确实趋向同质化,局限性很大。

写警察题材,观众喜欢的全(写上)了,但又没有充分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勇敢性,固然就大同小异。所以在我去选择警察、刑警这些角色时,都给自己提一个要求,就是相同的警种、同样的职业,要演出区别,细分出人,不同的人灵魂和灵魂的区别。

我从不认为我是一个具有天赋的演员,能走到今天,还是勤劳和刻苦弥补了一些我的零星慧性。

未来当然想拿更多的奖,拿有含金量的、有巨高含金量的奖,想被观众喜欢,但我不会受到一个奖项对我的桎梏和束缚,奖项是可遇不可求的,我左右不了、也控制不了结果。

有人说还想演什么角色?我说应该准确地说,我现阶段演个好故事的吸引力要大过于我演一个什么样的人和角色。


人是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是正派或反派,我是觉得要演出人、演出人性,演出有血有肉的人,我现在也更在意如何能塑造出一个可爱、可敬、可信、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的形象。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