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段很有意思的对手戏,被捕之后的卢少骅,与黎安有过这样一段你来我往的审讯。
早已经知道了自己结局的卢少骅,就像一大块松软的棉花,让黎安用尽各种方法都无法从他口中得到哪怕一丁点不想让对方知道的东西。
回想这短短的33集《扫毒风暴》,虽然从上帝视角看无论是林强峰还是黎安,都将卢少骅视为自己穷尽一生都要抓到的死敌。
可反观三番五次虎口脱险的卢少骅,却未必真正将这两位缉毒警察放在心上,甚至很可能完全不在乎他们是谁。
也许这样一种正反两派的人物关系设定,才更符合现实中警匪之间的真正关系,也更能让艺术真正与现实有所联系吧。
即便是对卢少骅有着看似深厚了解的林强峰来审讯他,或许也未必真能在言语交锋上真正胜过卢少骅一招半式。
卢少骅:“人呢,就得为自己做过的事负责,你说枪毙就枪毙,这和生老病死都一样,没什么不一样。”
黎安:“那能一样吗?生老病死的人,那是死的心安理得,而枪毙的人是罪有应得。”
卢少骅:“我对我自己的评价,就是我不去害人。”
黎安:“你都做毒品了,你不害人啊!”
卢少骅:“那是他们自愿吸的,我没有去逼他们,他们就算是不吸我做的,也会吸别的毒品,这是人性的恶,就像有的人拿刀做菜,有些人用刀杀人,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
最终,黎安为这段可以被定义为颠倒黑白对话做了一个总结“你倒挺会诡辩”。
可如果从法律之外的角度,来看卢少骅这段算是自我诡辩回答,真就如黎安所说那般只是诡辩吗?
还是说,能被如此这般塑造的卢少骅,能写出如此这般惊世骇俗台词的《扫毒风暴》,无愧于这个夏天当之无愧的刑侦剧黑马呢。
虽然通过林强峰、大壮等人不断塑造与加固卢少骅的反派形象,可从艺术的角度来看,这个算得上是虚构出来的卢少骅,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比肩甚至超越了曾经那位现象级的“老白”。
曾经的卢少骅,主动承担下了本该由哥哥、嫂子或侄子承担的巨额债务。
曾经的卢少骅,在准备离开西港之前,主动与第一任妻子刘青办理了离婚手续。
曾经的卢少骅,成功逃离周少雄的魔掌之后,依旧从绿藤接回了第二任妻子吴燕萍。
面对这样的卢少骅,当从他口中说出“人性的恶”时,或许我们真应该认真想一下自己与卢少骅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当然,不是什么人都能成为祸害人间的大毒枭,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像卢少骅这般如此坦然面对必死的结局。
从卢少骅“切菜与杀人刀”的逻辑与角度来看,毒品真的注定只能是毒品吗?
就像当下国际两大国博弈中常常被提及的“芬太尼”,它是毒品还是药的最大区别,只在于它是否在合法合规的监管之下,而不是被用作赚取暴利并导致使用者成瘾。
反观黎安的“生老病死的人,那是死的心安理得,而枪毙的人是罪有应得。”也是类似的道理。
因病而死之人真就能心安理得的病死吗?被枪毙致死的人真就罪有应得吗?
或许站在非黑即白法律面前,这种解释非常合理且毋庸置疑。
可如果从情和理的角度来看呢?即便是作为拥有上帝视角的观众,我们真就能百分百确定《扫毒风暴》中的卢少骅应该吃下这一颗子弹吗?
对于法律来说,卢少骅是“后果论”的恶,是必须接受枪毙的恶。
可从“性恶论”的角度来说,“有曲性的木,有待于扶植才能直;有钝性的金,有待于打磨才能利”或许更适合用来解读卢少骅这个所谓的大毒枭。
无论从孔、孟、荀三位大儒对“性恶”的解读来看,还是从东西方宗教对“性恶”的解读来看,卢少骅都与剧中所有反派有着本质的区别。
当然,这种本质上的区别,是建立在《扫毒风暴》为我们描绘出了卢少骅成为大毒枭的人生历程。
若不是亲眼看着卢少骅一步步“害死”了自己的师父,将三任妻子全都“拖”下了水,谁又能真正了解一个就应该被枪毙的大毒枭,会有一段怎样不为人所知的前半生呢。
关于《扫毒风暴》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希望您可以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
下一篇:封杀、消失、复出,他竟然翻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