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不似少溓游
编辑 | 不似少溓游
一部由中国人出品的短剧《特朗普爱上在白宫干保洁怀孕的我》。
在美国遭遇了骂声一片。
不少的美国观众吐槽:毫无逻辑,离谱,烂剧。
但嘴巴硬的她们身体却很诚实,一边骂着一边给这部作品付费充值。
短短3个月的时间内,这部离奇的短剧作品,在美国撬动了超1.5亿的美金。
到底是中国短剧疯了?还是美国的观众疯了?
中国短剧“杀”出海外
短剧真正在中国爆火是在2023年,那一年层出不穷的短剧作品席卷了整个网络。
市场规模更是从2021年的3.68亿元,上升到了373.9亿元。
规模越来越庞大,也就出现了短剧质量参差不齐的情况。
如短剧中存在拜金炫富、价值观扭曲,血腥暴力,低俗擦边等一系列的情况。
让短剧行业变得乱七八糟,前景也岌岌可危。
好在最后官方出手了,紧急约谈后的整改之下,短剧的质量水平有所保障。
到如今,中国的短剧行业已经发展到正剧的演员也开始下场进军短剧市场的地步。
随着短剧中国市场上越来越成熟的框架模式。
有敏锐洞察力的人开始将目光放在了海外市场,借着这样的成熟模式在海外市场上疯狂捞金。
其中就有以特朗普作为短剧噱头的“特朗普爱上保洁”这样俗套的爽剧。
在美国中老年妇女群体中掀起了很大一阵波澜。
不过剧情的确离谱。
一个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一个是成功商人马斯克。
都宁愿抛妻弃子,也要将这个平平无奇的保洁阿姨追到手。
甚至还为了这个保洁阿姨,暴跳如雷毁灭世界。
这种丝毫不讲逻辑的短剧,挨骂是必然的。
然而更加离谱的是,美国的中老年妇女群体一边骂一边还在继续付费观看这样离奇的短剧。
甚至还开始幻想着自己也能遇到这样的爱情桥段。
短短时间内,这部剧在海外市场爆火。
当然,中国的短剧冲出海外,爆火的也不只是这一部作品。
无数在国内被吐槽上不得台面的类型短剧同样在海外市场爆火。
看得出来,中国的短剧真的是在海外市场“杀疯了”。
“中国文化”入侵美国市场
据了解,在2025年的第一季度,中国的短剧在北美市场的单月充值就突破了7000万。
多部作品都登陆了美国ios娱乐的排行榜前沿。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为什么中国的短剧能在海外市场风靡起来?
毕竟像他们这样高端的市场,好莱坞大片之地。
怎么会轻易接受这种短时间就能拍出80-100集,大多数都毫无水平的作品。
甚至容忍它持续的爆火?
其中之一的原因,是当下好莱坞影视处于寒冬时期。
作品虽然有,但并不频繁,美国的观众找不到更多的乐子来打发无聊的时间。
所以他们愿意为这样新奇的东西而买单。
除此之外,还因为他们对中国的产品有潜意识的信任。
曾几何时,美国人是看不上中国。
中国的发展,中国的文化,中国制造的商品,都觉得不如他们。
但随着中国越来越强大,中国的商品不断冲出海外。
用低廉的价格,过硬的品质,让美国观众发自内心的喜欢上了来自中国的东西。
中国产品在美国市场影响也越来越大,如Tiktok、跨境电商、短剧AI等等。
与其说中国的短剧疯狂的霸占海外市场。
不如说今时不同往日,“中国的文化”也开始以一种强势的姿态入侵美国市场了。
这样强势的霸占,也让一些外国网友酸了,其中韩国和日本就是典型的例子。
日本网友认为:自家的漫画才是最棒的。
韩国网友则是认为:自家的女团才是最棒的。
表面上来看,他们确实是嫉妒中国的短剧能在海外大肆捞金。
但是也毫不留情的撕开了中国短剧的“遮羞布”。
中国短剧的“遮羞布”
自从中国短剧在国外爆火之后,很多人就给短剧披上了一个好看的外衣:“中国文化”。
大家还为这样的中国文化风靡于美国市场而感到沾沾自喜。
但有一说一,这真正的属于中国文化的输出吗?
虽然日韩网友说话酸溜溜的,但是她们也是没有说错。
日本的动漫,韩国的女团都是拿得出手的东西。
就拿日本的动漫来说,在全球市场上都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但剧情精彩,制作精美只是他们其中优势之一。
作为日本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
日本动漫在作品中一直都在融入日本的传统服饰、建筑、饮食以及礼仪等等各方面。
这些作品传向全球,用动漫的方式让更多的人直观的了解到了日本文化。
那么中国的短剧有什么文化呢?
无非是由中国人杜撰,然后在美国的市场上找演员、出演的背景。
整个作品充斥着狗血的霸道总裁爱上平凡姑娘的戏码。
现在也是美国的观众们觉得新鲜猎奇,愿意买单。
等到观众彻底的清醒过来,不愿意为这些东西而买单。
甚至开始深究于中国的短剧到底带给了他们什么的时候。
他们未必不会感叹:原来中国文化就是这样的?
诚然,中国的短剧能在美国这个大市场分走一杯羹,这是一件很值得高兴的事情。
但这不需要披上“中国文化”的外衣。
我们有更多有精神的文化传承,而不是这种满足内心幻想的狗血短剧。
结语
现在中国短剧要做的,不应该是被眼前的利益迷了眼。
既然都冲出了海外,那么他们就应该在其中带着中国真正的文化。
只有这样,那才能够促进各国不同文化上的交流,让中国的文化真正的在海外发扬光大。
对于当下中国短剧爆火海外市场你们是怎么看待的?
这属于中国文化海外传输的一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