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火翻暑期的背后,全是方法论
创始人
2025-07-20 21:02:21
0

Eros

说到暑期爆款剧,第一个绕不过刚刚收官的检察题材剧《以法之名》。

《以法之名》

它提出的「刀刃向内」的视角,极具突破性,又塑造出鲜活立体的检察官群像,不仅引起大众热议,甚至在司法从业者内部,都获得很高评价。

网上谈这部剧的文章已经挺多,不过我们这次想从创作者的视角出发,谈谈它的门道,谈谈拍出这样一部剧的核心关窍。

同时我们注意到,这部剧是虎鲸文娱敦淇工作室,继悬疑剧《重生之门》、青春竞技剧《炽道》、都市爱情剧《点燃我,温暖你》等多元类型成功尝试后的又一力作,所以敦淇工作室对于开发不同赛道剧集的爆款心得,也很值得在业内分享。

《点燃我,温暖你》

因此我们特地采访了工作室的负责人敦淇,一起来解析他在法治类型剧突破创新方面的心得,他持续打造精品内容的创作方法论,以及在未来新赛道布局上的战略思考。

先说《以法之名》。

这部剧的创作历程,从一开始就比一般的法治剧更难。用敦淇的话说,在项目启动阶段,团队面临的一个最大挑战就是,怎么确保剧集真实性与专业度,那就必须得扎根到检察官这个特殊的行业中去。

于是主创团队历时数月,横跨四省实地调研,深度访谈了100余位检察官及案件相关人员,通过海量真实素材的积累,最终凝练成剧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件原型,和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所以在他看来,这部剧的创作有两个关键词:专业,真实。

专业体现在,剧中不厌其烦严格遵循现实中的检察官办案流程,一丝不苟还原到剧情当中。更体现在所有的侦查、审讯、法庭细节,都经得起相关从业人员的挑剔。过去同类剧很少达到这个程度。

「真实」的含义正如敦淇所强调,「现实主义题材一定要用真实的表达,真诚的态度,真挚的情感去做我们的内容,去面对我们的观众。」「真实」也包括情感和态度的真诚、真挚,这样才能把对案情悬念的好奇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怀,打到观众的内心深处。

这种方法论,就决定了《以法之名》的定位,不是那种面向细分观众的小众圈层剧,它是一部国民级的「泛人群剧」。所谓「泛人群剧」,就是要力求实现地域无差别、年龄全覆盖的传播效果。

要打造「泛人群剧」,必须有对大众文化核心要素的精准把握,也就是两点:既要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又要具备广泛的情感共鸣点。

在敦淇看来,「泛人群剧」的难度,就是要去满足最大公约数的观众需求,区别于圈层剧的强情节,快节奏。他希望在「泛人群剧」中,更多可以看到人物命运的拉扯,对人性的深层次拷问,从而展现出「思想的厚度,角色的温度,剧情的尺度」。

所以「泛人群剧」是一个大众文化的产品。敦淇认为,作为大众文化有两个最重要的属性,社会性和普遍性。

他举例说,《以法之名》的选角,无论角色的大小,每一个人物都要贴切而又鲜活,这样才能把一个戏的「四梁八柱」顶起来。他与导演有着清晰的认知,70多个有名有姓的角色,都需要与之相符的演员进行演绎。尤其是有代表作品的实力派演员加盟,角色一出场,表演有说服力,观众才能相信这个故事,继而体现出一个戏的国民性品质。

可以说《以法之名》从筹备到拍摄,都是贯穿了「泛人群剧」的理念在执行,通过塑造带有灰度的人物形象,如李人骏等角色,降低了观看门槛,增加了人物身上的人情味和人性挣扎。

不同于圈层剧,「泛人群剧」的叙事节奏需要一定的铺垫,逐渐展开人物关系。有「万海案」,才引出乔振兴,从乔振兴的离奇死亡,再引出洪亮、李人俊和乔振兴的同窗关系。随着人物网络的连接,故事的复杂性也呈现出来。

而网上议论的洪亮和郑雅萍之间的职场矛盾,以及洪亮对案件推进的犹豫不决,同样也是一个铺垫的过程。敦淇在看剧的时候,一直开着弹幕,他发现前半段出现最多的弹幕感受,就是「憋屈」。这完全符合主创精心设计的观众情绪曲线走向。

「万海案」就是人物的灰度理念的最好例子。在处理这个案件的过程中,展现出了观众想看到的检察官办案流程,又体现出制度的漏洞。围绕着「万海案」的每个人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有优点,有缺点。

把故事放在东平市这样一个背景,也是有意为之要创造一个人情社会,让观众摸得着这里的人际关系网。敦淇将这个世界观,理解为一个规定情境,虽然检察题材离观众的日常生活有一定距离,但是人情社会下的人物是观众熟悉的,尤其是他们提炼出了角色的烟火气,会让观众觉得身边有一个朋友,也是这样的。

他也看到了观众在看剧过程中的思考,不断猜测谁在是黑社会的「保护伞」,产生「全民找伞」的互动感,让观看过程更具悬念感。由此,他也认为对于故事要有坚定的初心和信心,对好的东西要有真实的表达,并且相信观众,他们也会认同的。

有底气做一部「泛人群剧」除了多年的制片人经验,也因为随着时代变化,虎鲸文娱非常注重内容与科技的结合。

在内容创作与制作管理方面,虎鲸文娱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首先在内容研发阶段,设有专业的用户调研团队,借助大数据分析对剧本进行精准评估。比如在《以法之名》的剧本创作完成后,团队通过数据手段提取出「天理、国法、人情」等观众感兴趣的关键词,反馈到主创团队,使得内容更加精确地对准观众需求。

虎鲸文娱自主研发的云尚制片管理系统,基于钉钉平台定制的专业系统,改变了传统剧组管理模式,让制片团队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内容创作。

此外,虎鲸文娱在北京、横店等地建设的虚拟摄影棚,通过虚拟制片技术实现了过去难以完成的拍摄场景,并持续探索AI在剧本创作等环节的应用,真正实现「内容+科技」的双轮驱动发展战略。

这些技术创新不仅大幅提升了制作效率,更为内容创作开辟了全新的可能性。

还可以透露的是,敦淇工作室正在开发科幻题材的项目。他愿意在第一时间拥抱最新的技术。

作为传统平台出身,现在加盟互联网平台的制片人,敦淇回顾过去的创作历程时说,他认为2017年,是整个行业发生较大转变的时刻,而且观众也变了。

长剧市场泡沫消退后,如今进入一个全新的精细化市场时代,这一转型彻底颠覆了传统的电视台制播模式,核心在于对影视内容本质认知的革新。

《以法之名》

过去,影视作品更多被视为单纯的文化艺术创作。而在流媒体平台主导的新生态下,内容必须兼具艺术价值与产品属性。这种双重属性的平衡,成为当代影视创作者面临的全新课题。

既要坚守内容创作的艺术本质,又要精准把握用户需求,实现从「作品思维」到「产品思维」的转型升级。

《以法之名》

在敦淇的作品中,也不乏《甄嬛传》这样,从传统平台跨越到网络平台,经久不衰,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作为资深「甄学家」,我们这次没有放过见缝插针聊《甄嬛传》的机会,敦淇总结了《甄嬛传》对当前制作的启示:

《后宫·甄嬛传》

首先是将架空小说落地到具体历史时期,让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更具真实感,而真实是细节的表达,细节成就命运。包括这这次做《以法之名》,他们也是力图通过构建海量细节,让观众相信故事的真实性。

其次,要有反向思维,很多东西要反着做。

再次,领先半步,他说「我们的观众有时比我们要聪明,但是你也不要跑得太快,跑得太快他看不明白,反而适得其反,我们领先半步就好。领先半步的背后逻辑是什么?是创新。」

而作品的生命力,则是建立在思想的内涵上。他说「《甄嬛传》是一个用现实主义的批判手法,去反映封建制度对于人性的摧残」。从这样的思想高度出发,才有故事强大的生命力。

「精细化的剧本结构,精致的人物塑造,精美的镜头语言,精炼的叙事风格。有深度、有温度、有厚度的思想表达,有现实主义意义,我觉得这种作品才会有长期的生命力,经得起时间长河的考验。」这是总制片人敦淇对精品剧的自我定位。

《后宫·甄嬛传》

尽管短剧已经兴起,敦淇仍然强调长剧的优势,是在情感共鸣、人物命运展示和人性思考三方面。

他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章回体小说和悬疑剧的抽丝剥茧手法,更符合东方人的审美习惯。长剧每一集留钩子的设计,延续了传统叙事风格。短剧的爽感和反转值得长剧借鉴,但长剧对情感和人物命运的深度表达是独有的。

长剧需坚持初心,同时适应观众碎片化时间的需求,在精品化基础上加快制作周期,与短剧竞争。也可以通过IP剧集的打造,增强观众黏性。

从「重生」系列到《以法之名》,敦淇工作室始终坚持的创作理念是「细节成就命运」。

《以法之名》

接下来,敦淇工作室还会推出更多不同类型的作品。

敦淇特别提到赵又廷与张子枫主演的《秋雪漫过的冬天》,预计是下一部上线的项目。

这是一部都市情感剧,与传统都市情感剧不同,它完全是一个由心而发的故事,经过五年多的打磨,目前正在后期制作中。

本剧音乐和画面适配的要求非常高,主创希望通过音乐配合画面,烘托出故事想要传递的细腻而又复杂的情感表达。

工作室也正在尝试和打磨科幻题材,拓宽自己的领域。

在他们看来,从当下到未来,从科技到人心,创作是没有边界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