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剧承压,短剧封神?一场被误读的“长短之争”
创始人
2025-07-20 17:17:20
0

影视圈 Media

2025年,微短剧的崛起成为影视行业最受关注的现象之一,几乎在每一场业内论坛上都绕不开“短剧”这个关键词。可见,短剧已经成为主流娱乐模式,改变着大众的休闲消费习惯。然而,短剧的发展引发了一个根本性的行业之问:当观众日益习惯于短视频的碎片化叙事与即时满足,观众还有耐心看完一部长剧吗?

自微短剧走红以来,“长短之争”的战火一直没有熄灭过,部分长剧创作者持开放心态,甚至主动转型,积极投入短剧制作;与之相对的是对短剧持保留态度,认为短剧内容狗血、格调低俗,难登大雅之堂。由此可见,短剧与传统长剧之间的博弈会长期的持续下去。

面对短剧的冲击,第三期“电视剧导演高级研修班”的多位导师从产业趋势、内容创新到创作实践等多个层面,针对短剧的发展提出了专业洞见,试图在“长短之争”中探索出破局之道。

一、短剧的“流量密码”

微短剧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以手机为主要传播载体,契合了用户日益增长的短视频观看习惯。根据《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5)》,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4亿,意味着每10位中国人中,就有7人是短视频用户,人均每天观看时长超过2小时。

在智能手机尚未普及的年代,电视是中国家庭最主要的娱乐方式。每晚七点半《新闻联播》结束后,一家人围坐看剧,这个时间段也被称为“黄金档”。如今,这样的场景已难再现。即便电视机还开着,更多时候也只是作为背景音存在,家庭成员各自低头刷着手机。

手机占据了人们的注意力,适应移动端传播的艺术形式才能获得用户。微短剧几乎复刻了短视频的观看体验,每集1至3分钟,总长相当于一部电影,恰好符合中国人每日刷短视频的时长。

著名剧评人李星文老师指出,如今微短剧年产量高达4万部,换算下来相当于8万集长剧,而中国电视剧在鼎盛时期年产量也不过2万多集,可见微短剧的产能已远超传统剧集。他还提到,平台“红果”每月上新剧目多达1500至2000部,证明微短剧有巨大的需求量,发展潜力更是不可限量。

从市场角度看,2024年我国微短剧市场规模已达到505亿元,首次超越当年全国电影总票房(425.02亿元),根据《微短剧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5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634.3亿元,2027年,微短剧市场将突破1000亿元。释放出强劲的增长动能。

作为国内最大的微短剧平台,红果短剧自上线以来发展迅猛,仅用两年时间,月活跃用户数便突破1.73亿。2024年3月数据显示,红果用户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已达1.38小时,已超过了四大长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腾讯、芒果),显示了极强的用户粘性。

此外,“短剧出海”为微短剧打开了新的增长空间。专家预测,到2027年,海外短剧市场的规模甚至有可能超越国内市场,目前,中国多家影视公司已在欧美布局短剧拍摄,并成功打造出了一些爆款。相比之下,内地长剧几乎难以实现规模化出海,在扩展盈利模式方面有明显劣势。

二、劣币驱逐良币

“短平快”是微短剧最大的特征,制作周期短,成本低,内容节奏快、反转多。当前市场上大多数短剧制作成本集中在30万至100万元之间,不少项目在十天内即可完成拍摄。题材方面以“霸总”“战神”“重生”“逆袭”“甜宠”等类型为主,为争夺流量,一些短剧频频打擦边球、迎合低俗趣味。

在研修班上,郑晓龙导演批评了部分微短剧内容庸俗化的问题。他说:“有些微短剧已经不符合文艺创作的规律了,最符合的是现代人那些低俗、庸俗的念头,在我看来微短剧最吸引观众的就是它的低俗。”林楠导演也表达了类似观点:“我觉得短剧没有资格跟长剧放在一起,短不是问题,竖屏也不是问题,我抵触的不是它的形式,是它的内容”。

笔者认为,电视剧自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来,历经六十余年发展,逐渐形成了独立而完整的艺术规律。与电影一样,电视剧兼具商业与艺术双重属性。而微短剧则有所不同,它的叙事语言、视听手法借用自传统影视,尚未建立起自身独立的艺术规律。另外,微短剧脱胎于短视频,符合现代人碎片化、速食化、移动化的观看方式。正因如此,它首先服务于平台算法和流量机制,几乎没有人将微短剧视为艺术形式,而是把它当成快速变现的工具。

我们也会发现,当年在直播、短视频上出现乱象,现在也在了微短剧行业。例如,某些短剧情节出现“1胎生99子”之类的离谱设定;还有大量充斥豪门恩怨、极端渲染拜金主义的内容。一些短剧热衷于打“擦边球”,以血腥暴力场景和性暗示博取流量;部分作品更是直接抄袭知名小说或影视剧,侵犯原创版权。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短剧中还暗藏保健品广告,诱导中老年观众消费,有老人为了追剧,不惜订阅近60个小程序,充值金额高达近万元。这些乱象不仅扰乱市场秩序,也暴露出行业监管的滞后。

针对微短剧行业频出的种种乱象,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视听司于去年12月20日发布“管理提示”,核心内容在于对微短剧片名出现的不良倾向进行及时纠偏。今年7月11日,网络视听司再次发文,提示微短剧过度娱乐化的苗头倾向,要求微短剧创作者坚决守住艺术创作底线,坚决杜绝极端“反智”“雷人”“离谱”的人设、剧情等。

在研修班上,郑晓龙阎建钢两位导演都提及了微短剧的监管“双标”的问题。如今微短剧实行的是“分类分层审核”,总投资额低于30万元的微短剧是由网络视听平台履行内容管理的职责。这些低成本短剧的审查标准要比长剧要宽松许多,而这些低成本短剧正是各种乱象频发的地带。

三、流量至上 VS 内容优先

“我不抵触短剧,我已经看了三年半了。”在研修班课堂上,知名造型师陈敏正在研修班课堂上表达了对微短剧的喜爱“我真喜欢看,我就觉得他那个爽劲,让你做长剧和电影的人满足”,面对微短剧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陈老师则持包容态度。他认为,作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微短剧尚处于发展初期,问题在所难免。“我就想不要排斥任何的艺术形式,你可以走进去,你才能有可能的话,尽可能的用你的优势去提高和改变短剧的制作。”

正所谓存在即合理,微短剧对长剧造成冲击不是偶然,一味排斥这种艺术形式,并不能改变当下影视生态的真实困境。知名制片人敦淇表示:“我们所有的这些内容是做一件事。就是去争夺我们观众每一天56个小时的碎片化的时间。短剧集短准狠,它能够快速去建立一个情绪价值,而长视频能让观众长时间跟随你的剧情,就必须往极致化去做。”在他看来,短剧和长剧并非对立,关键在于如何精准定位、各取所长。

笔者认为,“短准狠”是对微短剧的精准概括。传统电视剧动辄30集、50集的篇幅,原本是为了适应电视端的播出节奏,但这一模式也常被诟病为“注水”严重,甚至出现为延长集数、增加收益而导致剧情虎头蛇尾的现象。如今,随着移动端成为主流,观众的观看习惯趋于碎片化,这种变化倒逼创作者探索新的叙事方法与表达节奏。在这一转变中,微短剧并非简单地迎合流量,而是通过内容的凝练与节奏的把控,实现了对叙事效率与情绪价值的双重提升。

研修班老师无一例外提到了长剧必须“精品化”,敦淇称一部剧集应该在一到五集就要把观众摁住,“高概念的人设、密集的情节、高浓度的情感,在前面几集要全部释放”,传统的剧集是从中国传统章回小说来的,要有一个篇幅和时间跨度,需要沉浸进去和人物一起成长,而如今要打破套路化的东西。敦淇拿出了《豺狼的日子》《混沌少年时》《暗夜情报员》等美剧举例。谈到了现在的长剧要对标电影,服化道要高级、要有审美感,影像也要有风格。由此,敦淇将“精品化”总结为:“精准的市场定位、精巧的剧本结构、精美的人物塑造、精美的镜头语言、精炼的叙事风格”,满足了这些要求,长剧才能应对短剧的冲击。

确实,虽然微短剧在中国大陆风头正劲,但从全球视野来看,长剧依然占据主流地位。尤其是Netflix、Apple TV+等流媒体巨头的崛起,营收连年攀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电影的生存空间,迫使好莱坞传统电影大厂纷纷收缩战线、缩短院线窗口期。Netflix等平台采用的就是“精品化”创作策略:邀请电影导演执导剧集、缩减集数、直接上线播出,注重高反转叙事与概念创新。这一模式为内地平台与创作者提供了值得借鉴的思路。

回顾电影史会发现,长剧在某个历史阶段也曾以“冲击者”的姿态出现。上世纪60年代,随着电视在美国家庭普及,电视内容开始对电影形成冲击。当时的好莱坞如今日面对微短剧冲击的长剧从业者一样,将电视视为洪水猛兽。在这样的背景下,好莱坞被迫转型,马丁·斯科塞斯、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等新一代导演革新了经典好莱坞的创作模式,开启了“新好莱坞”时代。最终,电影不仅未被电视取代,反而在80年代迎来大片时代,奠定了好莱坞作为全球娱乐工业核心的地位。

太阳底下无新事。从更长的时间维度来看,如今的“长短之争”,不过是半个多世纪前电影与电视之争的重演。二者从来不是你死我活的“分蛋糕”的关系,而是共赢的“做蛋糕”的关系。相信,经历初期的阵痛与博弈后,无论是长剧、中剧还是微短剧,都能探索出健康、良性、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