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的现代解读与意义
创始人
2025-07-16 21:00:30
0

儒家五常,又称为“五伦”或“五常德”,是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被认为是最基本的五种人际关系准则。这些准则是儒家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个人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儒家五常具体指:

  1. 君臣:君主与臣子之间的关系,体现了上下级、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2. 父子:父亲与子女之间的关系,强调尊老爱幼、孝顺父母的价值观。
  3. 兄弟: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提倡友爱互助的精神。
  4. 夫妻:丈夫与妻子之间的关系,强调男女平等、相互尊重的原则。
  5. 朋友:朋友之间的关系,提倡诚信、忠诚、互相帮助的价值观。

需要注意的是,“五常”有时也被用来指代儒家伦理中的“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规范,这是另一种含义上的“五常”。这两种“五常”的概念虽然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儒家文化对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理解与追求。在现代语境下,讨论儒家五常时通常指的是上述的人际关系准则。


儒家“五常”贯穿于中华伦理的发展中,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最核心因素,那么“五常”指的是:。

A、仁义礼智信

B、温良恭俭让

C、金木水火土

D、礼乐射御书

 

A

解析

“仁义礼智信”现如今已经是是中国价值体系中的核心因素,义和仁是道德的代表,“义”成为一种人生观、价值观,即正义,公平;而“仁”是“五常”之核心,即仁慈、仁爱之心;“礼”是为了约束和规范道德而制定的基本的生活礼仪和准则,即遵礼,循礼;“智”就是把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结合统一起来,即明辨是非,知善知恶;“信”是立国、立人之本,即守信用,不背言。这条是我们中华民族公认的价值标准和基本美德。“五常”至今仍然是中国人民崇高道德的体现。

扩展知识

三纲五常”出处:《论语·为政》,“三纲”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它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之间的一种特殊的道德关系。;“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五常是一种社会、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用以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等人伦关系的行为准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