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銮殿是对中国封建时代帝王宫殿中主要举行朝会等大典的宫殿的称呼,并不是一个具体的宫殿名称。在明清两代,金銮殿特指紫禁城(今故宫)中的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木构建筑,也是举行国家大典的地方,如皇帝登基、大婚、命将出征等重要仪式都在此进行。所以当我们提到“金銮殿”时,通常指的就是故宫中的太和殿。
金銮殿其实是故宫的哪个宫殿?
太和殿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是明清古代宫殿建筑,东方三大殿之一,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位于北京紫禁城(故宫)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仿南京故宫奉天殿建成,称奉天殿。
扩展知识
金銮殿初名为“奉天殿”,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更名为“皇极殿”。“皇极殿”一直沿袭使用到清代顺治帝二年(1645年)始改称为今名的“太和殿”。
明清时期皇帝登基、举行盛大典礼、祭祀的地方。是世上最高的重檐庑殿顶建筑。除殿顶一条正脊外,两层重檐各有四条垂脊。正脊和垂脊不仅使用黄彩琉璃瓦制作的仙人和形象各异的走兽装饰物,而且殿顶的垂脊兽是唯一十样俱全的。八条垂脊共饰有八十八个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