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法律上规定我国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的主要文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是中国的根本大法,它确立了中国的基本制度、国家性质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民主专政、社会主义道路等。
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国家的根本任务是,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此外,宪法还规定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各项基本原则,如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与职权等,都是在社会主义框架下进行规定的。
因此,如果要具体到某一条文,可以参考宪法中的相关章节,尤其是第一章“总纲”部分,该部分详细阐述了国家的基本制度和社会发展的根本方向。
从法律上规定我国的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的文献是()。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 《新民主主义论》
D.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B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我国宪法明确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扩展知识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
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宪法和法律是人民利益的体现,反映了人民的意志。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得享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将自己凌驾于党、国家和人民之上。那种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法律只管民,不管官;只管别人,不管自己,将自己视作法律之外的“特殊公民”的思想,从根本上背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法受到追究。我国宪法第五条明确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违法者必须受到追究是法律尊严的重要体现,也是法律权威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