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程东”被“骁米集团”挖走,谁来管管短剧?
创始人
2025-07-14 11:32:39
0

一觉醒来,“余程冬”被开除了,还被“骁米集团”高薪挖墙脚,去开发无人驾驶技术。谁来管管现在的短剧?

这个研发大神“余程冬”正是某短剧男主的大名,疑似碰瓷华为的余总。更绝的是“骁米集团”的董事长叫“苏柒”,与小米汽车同音。

剧情也离谱到没边了,汽车上路三十秒就自燃爆炸,只能说编剧胆儿太肥,把科技圈大佬们当 NPC 玩,完全没把各家法务部放在眼里。

光看简介就知道这是部“神剧”,让我第一次有了想花钱看短剧的冲动,结果发现已经被平台火速下架了。

不过,咱今天不纠结这剧的生死,而是放眼背后的整个短剧宇宙。它怎么就突然成了资本追逐的千亿金矿,让横店群演一夜飞升,连好莱坞都开始抄中国作业。

从短剧到“短国”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曾经很多人看不起的微短剧,已经悄悄长成了影视圈的 "巨无霸"。

2024 年,短剧行业总规模干到了 515 亿元,什么概念?去年我国电影总票房 425 亿,相当于被短剧按在地上摩擦。

要知道,这可是从 2019 年才起步的行业,短短五年时间,就干出了别人几十年的规模,预计在未来三年会冲击千亿市场。

2023 年,一部《无双》横空出世,成了“短剧付费元年”开山之作,从此,“短国”万丈高楼平地起。

紧接着,《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成为 2024 年春节现象级大爆款,让“鸡汤教母”咪蒙原地复活,一个寒假躺赚一个小目标。

网传这部剧只拍了 10 天,后期投入才 8 万多,果然是小投资大回报,背后的投流公司更是月入 4 亿,难怪有人说“这简直比电诈来钱还快”。

资本闻着金钱的味道蠢蠢欲动,整个市场越烧越旺。王晶、周星驰等一线大导接连上阵;阅文、掌阅你追我赶,横店摇身一变成了“竖店”。

截至 2024 年 12 月,全国超过6.6 亿人在看短剧,相当于每两个网民里,就有一个是沉迷其中,比点外卖的人数还多。

全世界都在看短剧

短剧为什么能让越来越多人欲罢不能?其实,本质就是拿捏住了人性。

编剧们写本子的时候,都算好了时间,5 秒立人设,10 秒来反转,20 秒必打脸。前一秒男主还在工地搬砖被骂,下一秒就掏出黑卡买下整个公司;女主刚被婆婆刁难,转头就亮出豪门千金身份……

这种 “扮猪吃虎”的反转,堪比过山车,刺激你的肾上腺素,疯狂分泌多巴胺。

一部剧下来,爱恨情仇,钱权交织,耳光像鞭炮一样此起彼伏地响,看得人心潮澎湃。



管他剧情合不合理,爽到极致才是重点。你明明知道霸道总裁不可能爱上在酒店当保洁的我,但就是忍不住要看。



特别是现在人们现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短剧一集两三分钟,等公交的功夫能刷 5 集,对比那些动辄七八十集的注水电视剧,很容易让人 “见缝插针式沉迷”。

而且相比长剧而言,短剧虽然经常被吐槽在过审的边缘反复试探,但题材更包罗万象。

从“豪门恩怨”到“重生改命”;从“乡村爱情”到“星际穿越”,只有你想不到,没有他们拍不出来的。

别说年轻人上头了,家里的父母也不能自拔。《闪婚老伴是豪门》、《闪婚五十岁》等短剧硬控一大波中老年人。

当你还在沉迷古偶,现偶的时候,“老偶”已经开始悄悄收割养老金了。

别以为只有中国人爱看,不管你是华尔街精英,还是非洲农民,人类的情感需求都是相通的,在东南亚不少人为了看短剧学习中文。

而霸总的风,早已经不知不觉吹到了美国。我们这里最烂大街剧情,对他们来说都是一场精神盛宴,毕竟少看了 20 年网文,没见过什么“大世面”。

有数据显示,截至 2024 年 10 月,出海短剧 APP 总流水突破 30 亿,其中美国占了大头,尤其是 50 多岁的白人大妈们,成为付费主力军。

她们就喜欢看“霸道总裁小娇妻”、“两个狼王爱上我”,付费率高达 50%,是国内用户的 5 倍。

短剧演员集体飞升

随着短剧的爆火,演员们的片酬也跟着水涨船高。“短国”不再只谈论背后的资本赚了多少钱,而是慢慢有了自己的顶流。

今年,演员柯淳凭借《好一个乖乖女》,迅速飞升。2 个月短视频平台粉丝数涨到 400 多万,广告代言接到手软,一本杂志卖了 100 多万。

还亮相演技综艺,并在节目里自爆,对外报价两万一天。但有相关从业人员表示,这还算少的。

以前,300 一天都有人拍,而现在短剧头部演员的片酬近两年翻了十倍,档期需提前两个月预约。

特别是那些被市场验证过的“爆款”演员,一年就能拍 50 多部戏,平均一个月两三部,辛苦是辛苦,赚钱也是真赚钱。

现在就连长剧演员都开始抢这碗饭了,74 岁的”庆奶“一头扎进短剧片场,挑战五天拍完 57 集。

李若彤跨界监制的短剧,成功登陆卫视黄金档,收视率吊打同时段长剧。

现在不拍短剧,反倒显得落伍,其中不乏胡歌,雷佳音,宋佳等一众实力派演员,再也没有人说拍短“自降咖位”了。完美世界,欢娱,华策等各影视大厂纷纷布局,生怕错过这波风口。

谁能想到,曾经被称作“草台班子”的短剧行业,如今竟成了摆在影视圈“开饥荒”面前的一根救命稻草。

这两年,好莱坞日子也不好过,大量演员失业。还好中国短剧横空出世,让不少三线演员闲鱼翻身。

有人拍一个月短剧,比在好莱坞一年赚的还多,片酬一口气翻了 7 倍。

精品化是唯一出路

当然,入局的越多,行业的水越混。

很多剧都剑走偏锋,为了博眼球无所不用其极,甚至超乎物理学生物学的魔幻。

一部天雷滚滚的《痔疮姑娘》,堪称现代版医学院奇迹。霸总一巴掌打掉了女主的痔疮,从此开启两人的“痔爱人生”,就这烂俗的剧情,还被翻拍了四遍。



短剧里的女主生孩子如同下饺子,一胎生五六个都很常见,还有生 99 个叠成金字塔的。

导演骂编剧,男主甩锅经纪人,一个敢写,一个敢演,一个敢拍,合着真把观众当垃圾桶。

不敢也没关系,现在 AI 已经闯进了短剧行业了,替大家把活儿都干了,还癫出了新高度。

不仅剧情歹毒,画面也经常出 Bug,主角动不动就变脸,要不就多出个手指,猎奇到观众都忍不住看了一集又一集。

现在点开短视频平台,已经被 AI 宠物大军给统治了。它们一会儿上演“回家的诱惑”,一会儿又是“后宫喵喵传”,想看点人间的东西都很难。

不过,现在监管越来越严,平台也开始筛掉 "垃圾剧"。今年就有 1200 多部短剧因为内容问题被下架,编剧们再敢瞎写试试。

同一个套路拍八百遍,观众的品味一直在提高,而短剧行业却还在热衷搞流水线作业。

没有深度好故事,迟早会被市场抛弃。短剧裁员潮已经不可避免的来了,很多头部公司都开始裁员,撤销部门。

其实市场已经在悄悄转变,“快餐短剧”正在被清盘,而像《家里家外》这样的“细糠”,才能继续留在牌桌中央。

这部剧不走狗血路线,不玩重生之梗,聚焦于 80 年代重组家庭的平凡日常,上线三天播放破 10 亿,给行业树立了一个新标杆。

“短国风云”还在继续上演,但赚快钱的时代真要画上句号了。

其实,充值过亿的爆款只是凤毛麟角,几乎所有行业都逃不过“二八定律”。在看似繁荣的背后, 90% 的玩家都成了炮灰。

有人栽了跟头因此破产,但有人才怀揣希望刚刚上桌。

这个曾靠野蛮生长破圈的行业,正站在从 "流量狂欢" 到 "价值沉淀" 的转折点上。

当套路化的爽感不再奏效,它唯一的出路就是精品化。要不然,还真不如去看那些 AI“猫猫狗狗”有意思。

参考资料:

新华网文化观察:火爆的微短剧,如何迈入2.0时代?

萌玩资本:明星扎堆拍短剧,是“掉价”还是“真香”?

娱乐资本论:粉圈初成、片酬翻10倍,短剧造星进入2.0时代

娱乐资本论:短剧困于2025

观点:“快餐”变“细糠”,微短剧进入精品时代!

最华人:中国霸总,迷倒白人大妈,拯救好莱坞

编辑:茶茶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