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之名》大结局因为万海死了,秦锋也死了,网上议论纷纷骂声不断,说烂尾了。很多人为他们抱不平,说他们不该死。
但万海与秦锋的死真的不该死吗?这不是他们13年前种下的因吗?
万海是131案既得利益者
13年前因为利益争夺禹天成派人枪杀万海,却误杀了两名无辜会计(杨婧的父亲杨正与另一个人)。万海本可追究到底,却因贪图禹天成的大成矿业而妥协,让真凶逍遥法外,让杨正与另一名同事白白替他死了。
13年后,禹天成卷土重来,不仅让万海蒙冤入狱,还导致正义的检察官乔振兴因他而死、热血律师张文菁因他被陷害入狱。万海的死,某种程度上是他当年“用沉默换利益”的代价。
万海并非纯粹受害者,而是司法腐败的“间接助推者”。他的悲剧警示:当正义被交易,所有人都可能成为下一个牺牲品。
因果轮回,从万海当初贪眼前之利开始,被反噬到今天入狱被害完全在有意料之中。救万海代表追逐公平正义,不代表万海就一点问题都没有。
秦锋的牺牲13年前早有预兆
秦锋的牺牲让观众愤慨,但回顾他的过往,这一结局早有预兆——
13年前,秦锋去医院看杨正时看到王大有与陈胜龙手段残忍凶狠地正在杀害杨正,秦锋因为害怕没有上前去营救。
作为杨正死亡现场的见证者,秦锋因惧怕黑恶势力,签署了“正常死亡”的虚假报告,导致案件被掩盖。他的懦弱直接助长了禹天成集团的嚣张。
13年后,当秦锋发现他哥乔振兴之死与131案关联,秦锋终于觉醒。想查哥哥的死因但为时已晚。特别是得知喜欢多年的女孩杨婧竟然是杨正的女儿后,他后悔了。
秦锋这个牺牲,其实是必然的。从他得知杨婧的身份那天开始,就是必然,是对13年前逃避责任的终极偿还。
秦锋的结局并非“强行煽情”,而是编剧对“司法懦弱”的尖锐批判:有些错误,终需用生命买单。
万海和秦锋的死不是败笔更不是烂尾,而是对现实最冰冷的注解。万海的沉默、秦锋的退缩,最终让更多人付出代价。
一个案件的妥协,可能滋生更大的腐败。正义不会缺席,但可能迟到;而迟到的正义,早已改变无数人生。
#以法之名烂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