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最初来源于中国晚清时期的思想家们对于如何在西方文化冲击下保持中国文化主体性的思考。它提倡在保留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和利用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体系等实用知识。改写这一概念,可以表达为:
“传承文化之根,借鉴现代之技。”
这样既强调了对本土文化的尊重与继承,也体现了对外来优秀成果的学习与应用。
创始人
2025-04-28 06:00:36
0次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晚清时期中国思想界提出的一个重要主张,出自张之洞的劝学篇。这一主张主张在保持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主体地位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和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教育制度等实用知识和技术,以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简单来说,“中学为体”强调的是维护中国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和文化体系,而“西学为用”则是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这一主张反映了当时一部分知识分子试图在不改变传统社会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引入西方先进技术和思想来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努力。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观点在当时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因为它打破了完全排斥外来文化的保守立场,但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着如何平衡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