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版《上甘岭》与剧版《上甘岭》同台PK,相隔68年如何评判高低?
创始人
2024-11-03 21:21:03
0

主旋律战争大剧《上甘岭》自今年10月14日在央视首播以来,借助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之影响,在央妈的力推下冲上热搜,收视率长期霸榜。电视剧《上甘岭》播出至今,在酷云收视统计中峰值收视率突破2.5%,稳居黄金时段平均收视率排名第一,累计播放量已达1.72亿次。然而,纵观各大舆论平台,对本剧的评论两极分化严重,褒者数不胜数,贬者亦如过江之鲫,持差评者多以1956年电影版《上甘岭》为标杆,说恶心者有之,评虚无者有之,甚至要求撤档停播的言论甚嚣尘上,好不热闹!笔者也想来评说几句,不尽之处敬请各位看官批评指正。

■自从电视剧《上甘岭》上线以来,热度持续升高,争议不断。

为何要拍“上甘岭”?

这个问题似乎很容易回答,上甘岭战役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次大胜仗嘛!然而,这不仅仅是一场胜战,更是一场苦战和血战,是一场彰显志愿军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不怕死的经典之战,充满了革命先辈“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英雄豪迈,所以还是需要花些笔墨做些背景铺垫。

■在上甘岭597.9高地坚守阵地的志愿军战士。

1951年6月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中朝联军与联合国军在战场上形成均势,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国从全球战略考虑试图通过谈判结束朝鲜战争,以实力为基础谋求“光荣的停战”。此后,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边打边谈的阵地战阶段。1952年9月,为了在谈判桌上给中朝方面施加压力,好战的美第8集团军司令詹姆斯·范佛里特上将策划了“摊牌”行动,调集重兵进攻我方战线中部的防御要点上甘岭,最初目标只是想夺取战线正面的两处高地,改善战场态势,却不料啃到一块硬骨头!

■1951年接替李奇微担任美第8集团军司令和“联合国军”司令的詹姆斯·范佛利特上将。

上甘岭是位于朝鲜半岛中部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南麓的小村庄,在其东西两侧各有两个山头,西侧是597.9高地(美军称为三角山),东侧是537.7高地(美军称为狙击兵岭),阵地面积仅3.7平方千米,但两山互为犄角,是北面五圣山的前沿支撑点。当时镇守五圣山一线的志愿军部队是秦基伟指挥的第15军,前身是中野九纵,而防守上甘岭两高地的是该军第45师第135团的两个连。

■使用现代技术还原的五圣山、上甘岭的地形,可见两座交战双方激烈争夺的高地。

10月14日,美军和南朝鲜军联手向上甘岭阵地发起猛攻,战役首日就发射炮弹30余万发,投掷航空炸弹500余枚,将高地削低了2米!然而,志愿军死战不退,与敌军展开反复拉锯,即使表面阵地全部丢失,仍然依托坑道工事坚守。这场美军原本计划只需数日的战斗最终演变成一场持续43天的大规模战役,直到11月25日美韩军停止进攻,志愿军收复大部分阵地而结束。

■电视剧《上甘岭》中的美军炮兵阵地和堆积如山的弹药筒。

战役过程不再赘述,仅通过一系列数字即可说明上甘岭战役的惨烈。在战役期间,联合国军消耗炮弹190余万发,航弹5000余枚,打出了举世闻名的“范佛里特弹药量”。志愿军炮兵也发射炮弹40余万发。双方围绕两座高地反复争夺达59次,志愿军击退营级以上进攻25次,营级以下进攻653次,以伤亡1.65万人的代价,毙伤敌军2.5万人,牢牢守住了上甘岭阵地,打出了军威国威,极大挫伤了联合国军的进攻意志,自上甘岭战役后再也没有发动大规模攻势。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涌现出以黄继光、胡修道为代表的战斗英雄多达12347人,而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碉堡堵抢眼的烈士就有38人之多,这种舍生忘死的壮举是上甘岭战场的普遍现象。上甘岭的壮烈彪炳史册,当然值得后人大拍特拍。

■上甘岭已经成为抗美援朝战场上的一座历史丰碑。

创作主各具特点

作为朝鲜战场上志愿军英勇奋战的光辉典范,上甘岭战役自然为文艺工作者提供了极佳的素材,在战役结束几年后就被搬上了大荧幕,这就是1956年上映的红色经典影片《上甘岭》,当时可谓轰动全国,那首经典插曲《我的祖国》脍炙人口,传唱至今。时隔68年后,中国影视创作者充分利用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技术进步,再次演绎了上甘岭战役。平心而论,无论是1956年影版《上甘岭》,还是2024年剧版《上甘岭》,都是基于时代背景和现实条件反映上甘岭战役的优秀军事影视作品,都堪称上乘之选,可谓各有千秋,无论导演还是演员都尽心竭力。这里谢绝抬杠,听我逐一说明理由。

■1956年拍摄的《上甘岭》是几代人心中的红色经典。

就创作主体而言,影版《上甘岭》是在最高指示下诞生的优秀文艺作品。要知道,在教员了解到上甘岭战役的情况后,曾亲自指示有关方面将其拍成电影。有了最高指示,影版《上甘岭》的出生可谓是根正苗红,不仅交由擅长军事题材影片拍摄的长春电影制片厂操刀,还汇集了林杉、曹欣、沙蒙、肖矛等一众大咖进行创作和执导,可谓强强联合。

■电视剧《上甘岭》的宣传海报,可见主创背景的雄厚。

剧版《上甘岭》的创作背景也自有时代特点,作为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和北京市广播电视局重点扶持项目,“北京大视听”重点文艺项目,由中央电视台、优酷、东方卫视、博纳影业联合出品,剧版《上甘岭》也可以称得上是国字号影视作品了。由香港导演刘伟强执导此片倒是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但其咖位在圈内也不算低,傍身作品颇受好评,如《无间道》《建军大业》《中国医生》等。名列出品方的博纳影业可以说开创了抗美援朝影视剧的新纪元,在2021年推出的《长津湖》至今霸榜中国影史票房之最。博纳影业在拍摄《长津湖之水门桥》时,总裁于冬就曾找到刘伟强,邀请其参与拍摄筹备,刘伟强也为此做了大量准备,可惜后来因为疫情的原因未能达成合作。

创作条件各有优势

当年影版《上甘岭》在拍摄时有一个得天独厚,后来者难以超越的优势,那就是战争结束并不久远,战场遗迹清晰可见,而且能够采访到大量战役亲历者,收集到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从而最大程度地还原战斗面貌,这一点后世的创作者只能望其项背!

■电影《上甘岭》的片头,受技术条件所限,当时只能拍摄黑白影片。

为了拍好《上甘岭》,剧组在创作期间曾三次前往朝鲜,对上甘岭战场进行了实地考察,

采访了一百多位参加上甘岭战役的志愿军指战员,记录的材料达到数十万字,为剧本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了还原战场实景,经多方考察,在靠近朝鲜的辽宁省丹东市选择了一个相似的地形,调动两个营的战士,翻表土,挖阵地工事,筑坑道口,复制了另一个“上甘岭”。

■电影《上甘岭》的军事顾问赵毛臣就是上甘岭战役的亲历者。

为了真实地再现上甘岭的坑道工事,又符合电影拍摄条件,剧组在设计坑道时加大了坑道高度和宽度,采用框架分解式结构,以人、弹药箱、坑道支柱造成层次感。影版《上甘岭》拍摄时抗美援朝战争结束未久,参与拍摄的演员和群演多有从军经历,甚至是朝鲜战争的亲历者,又得到很多上甘岭战斗英雄的悉心指导,对于战斗实况没有人比他们更有发言权。加上影片创作源于最高指示,又有计划经济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演职人员甘于吃苦、乐于奉献的敬业精神,上述条件共同铸就了这部不朽的红色经典!

■电视剧《上甘岭》的片头,随着影视技术的进步,剧版相比影片表现效果上更胜一筹。

剧版《上甘岭》也称得上是大制作,累计投资高达2.5亿元,是博纳影业继电影《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长津湖》后重磅打造的战争题材电视剧,在投入上也颇具雄心。在筹拍阶段,为了还原战争场面,剧组在场景制作上可谓极具匠心,专门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天漠影视基地搭建了长2千米、占地5000平方米的坑道,并结合大量历史资料和原始照片,尽最大努力去复盘模拟当年的每一场战斗。影版《上甘岭》时长约2小时,而剧版《上甘岭》分为24集,每集时长45分钟,这就不可避免地要对作品内容进行大幅扩展和深化,不仅要承担着继承经典的压力,还要迎接观众老爷们挑剔的眼光,难度真不是一般的大。至少从这个角度看,翻拍《上甘岭》还是很需要一点勇气的。

细节打磨各有千秋

影版《上甘岭》为了避免将上甘岭战役拍成一部全景式纪录片,创造性地将视角浓缩在上甘岭阵地的一条坑道和一个连队身上,采用一个苹果、一只松鼠等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展现人民军队的大无畏英雄主义精神,可谓是匠心独运。而且老一辈文艺工作者对台词和神态细节的把控,都让人顶礼膜拜,朗朗上口的插曲《我的祖国》也为电影增色不少。但受限于当时的拍摄技术,不太清晰的画面质量和拾音水平让现代新新人类们在观影时始终有种时代的隔阂感。

■一曲《我的祖国》与女卫生员的甜美形象早已成为无数人心中的红色记忆。

剧版《上甘岭》的演职人员也算是优中选优了,而且剧组还邀请了特聘老兵和专家学者担任军事顾问和文学顾问为全局把关。但我们无法否认在时长极大拉长的情况下,对内容进行丰富和扩充的过程中,演员在战术动作和职业素养上和老一辈相比还是有差距的,毕竟取经于人和亲身经历必然有一种认知过程上的差异。与影版《上甘岭》的以小见大不同,剧版《上甘岭》选择的路子是全景式呈现上甘岭战役,极大地拉伸了时间和空间,细节上虽然在努力复刻抓松鼠、一个苹果等“小”故事,但效果仍然无法和影版《上甘岭》媲美,但这需要理性客观看待。当然,剧版《上甘岭》也有其出彩之处。如今影视拍摄的技术条件相比六十多年前不可同日而语,在服道化制作和特效等方面自有时代优势,画面、音效的清晰度和还原度也是影版《上甘岭》无法比拟的,呈现出的视听效果也更加真实和震撼。

■相比影版《上甘岭》,剧版《上甘岭》采用现代摄影技术,画面效果更胜一筹。

另外,我觉得网评两极分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第一印象先入为主。对剧版《上甘岭》持批判观点的人大多是被影版《上甘岭》洗礼过的老牌军事迷,而新生代观众对剧版《上甘岭》的接受度明显更高。其实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就好比电视剧《笑傲江湖》中令狐冲的扮演者鄙视链,90后可能喜欢李亚鹏,甚至是霍建华,但80后独爱吕颂贤,70后这时候估计就得来一句那还是得看许冠杰,亦或是如果你看过的86版《西游记》,后面各种翻拍版本大概率都无法入你的法眼了。

■剧版《上甘岭》在符合现代观众品味的同时,能否传承影版《上甘岭》的精神魅力,尚待时间检验。

结语

在我看来,无论是电视剧还是电影都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又不是拍纪录片,其本质上是一种商品,各位看官要是想过情怀瘾就看老片,要想尝鲜就去追新剧,乐意为谁买单选择权在你手中,大可不必纠结于某一个队形、某一款武器形象、某一个指挥细节是否符合史实。翻拍涉及抗日战争、抗美援朝题材的经典影视作品想要突破人们的固有印象和认知本就难度极大,只要大方向不出差错,为了作品主旨适当演绎、虚构都是可以包容的,当然手撕鬼子,手榴弹炸飞机那类狗血神剧桥段除外。评论时不妨少一点戾气、多一点理解,少一分抱怨、多一分敬畏,多缅怀剧情背后所映射的那群最可爱的人,多感悟传承那份为保家卫国赴汤蹈火、勇于牺牲的上甘岭精神,足矣!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 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这次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
中国首位世界锦标赛冠军诞生记:... 第一次在世界锦标赛中获得冠军的中国运动员是荣国团,在1959年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他获得了...
调整环境温度、湿度与风速可改变... 蒸发的快慢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1. **温度**:温度越高,液体分子的热运动越强烈,从而有更多的分...
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伟大精... 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在消除贫困的伟大斗争中形成的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可以概括为“上下同心、尽锐...
宋慈被誉为世界法庭科学鼻祖 宋慈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他是中国南宋时期的著名法官和法医学家,以其在法医学领域的贡献而闻名。他的著...
"神秘黑衣女子:未知... It seems like your sentence was cut off. Did you m...
《淮水竹亭》爆了!怪配角太亮眼... 电视剧《淮水竹亭》仅播出2天,站内热度值就破了8500。该剧的热度之所以如此高,除了该剧原著的IP加...
蝴蝶有飞,爱无终章:谢霆锋演唱... 前几天去启德看了谢霆锋演唱会,第二场坐下来的时候听到观众席上发出很大一声欢呼,后来才知道是王菲来了。...
因尺度太大爆火,这部成人美剧过... 《无耻之徒》,一部不靠滤镜、不讲体面、不走套路的成人美剧神作。自2011年开播以来,它一路拍了11季...
《藏海传》央八播出,肖战首演权... 遥想当初,胡歌、刘涛主演的一部《琅琊榜》以绝对强势的姿态横扫了各大榜单,成为了古装权谋剧的新标杆后,...
《甄嬛传》13年后才看懂,甄嬛... 初次看《甄嬛传》桐花台这一段,我觉得甄嬛是真的想替果郡王喝下毒酒的。她是真没料到,果郡王会换了酒自己...
董小姐被你们保护得太好了 朱文强|文中日友好医院肖医生出轨这个事大有轰轰烈烈之势,女主之一董小姐的风头更是盖过了肖医生。裙下之...
4月盘点||古装与悬疑双雄争霸... 文 | 小里加一来源 | 看电视四月的视听行业,延续了春日的蓬勃生机,在政策引导、技术赋能与观众需求...
Netflix的限制级美剧,每... 犯罪片是许多剧迷最爱看的类型之一。既紧张,又刺激,是解压放松的不二之选。不过,这仅限于那种非常有趣的...
孙俪挡不了,刘亦菲压不住,这次... 要说《玫瑰的故事》热播,最出圈的配角,非陈瑶莫属。孙俪回归,刘亦菲压阵,按理说陈瑶只是配角中的小透明...
上海解放初期的社会变迁与经济改... "改造妓女" 这一表述可能过于直接和不准确,如果是在询问历史事件的话,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改造妓女制度...
西方最早国家形式探析:从城邦到... 在西方,最早的国家形式通常被认为是古希腊的城邦(Polis)。其中最著名的例子是雅典,斯巴达等。这些...
《淮水竹亭》7位90后女演员,... 《淮水竹亭》开篇就是精彩的人妖大战,面具团收服了乱杀妖族的百目妖君。东方淮竹对戴着面具的王权弘业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