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27日,云南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云南能投”)以线上形式接待了机构调研。华源证券、浦银安盛等2家机构的分析师参与了此次调研,公司董事会秘书秦媛、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段家华等高管就公司新能源主业发展、项目投资、电力市场政策及分红规划等核心问题与机构进行了深入交流。
投资者关系活动基本信息
| 参与单位名称及人员姓名 | 华源证券:查浩;浦银安盛:邓思平、白鹭、陈晨 |
|---|---|
| 投资者关系活动类别 | 其他(线上调研) |
| 时间 | 2025年11月27日(周四)上午10:00~11:00 |
| 地点 | 线上调研 |
| 上市公司接待人员姓名 | 董事会秘书:秦媛;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段家华;战略投资与证券事务部部长:熊艳芳;证券事务代表:刘益汉;财务管理部副经理:杨星辰 |
新能源主业根基稳固:225.7万千瓦装机为基 在建筹建项目接力
调研中,云南能投首先介绍了公司核心业务布局。作为云南省能源投资集团控股的国有上市公司,公司聚焦“绿色能源”核心赛道与“盐业”传统优势产业,是集团新能源业务的最终承接平台。截至2025年前三季度末,公司并网装机容量达225.7万千瓦,其中风电占比92%、光伏占比8%,清洁能源结构特征显著。
在项目储备方面,公司当前在建新能源项目装机总容量约50万千瓦,筹建项目装机总容量亦约50万千瓦。据新能源事业部副总经理段家华透露,在建项目计划于2025年四季度及2026年一季度相继投产,届时将进一步夯实装机规模。公司同时表示,将持续加大资源排查力度,为后续项目获取提供支撑。
成本控制与收益保障:风电光伏投资成本明确 云南电价机制稳定预期
针对新能源项目投资回报这一核心问题,公司披露了具体成本区间:风电项目投资成本约5000元-6000元/千瓦,光伏项目约3500元-4000元/千瓦。公司强调,将通过全过程成本控制措施,提升项目收益水平。
对于风电与光伏的发展规划,公司表示目前增量项目及资源排查以风电为主,存量风光互补项目中光伏配套开发具备成本优势,已立项光伏项目资本金收益率均保持在6%以上。这一收益率水平为光伏业务的持续拓展提供了可行性支撑。
关于云南省电力市场政策,公司解读称,新能源上网电量原则上全部进入电力市场,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以2025年6月1日为界区分存量与增量项目:存量项目机制电量比例按并网时间分档设定,执行燃煤基准价;增量项目通过竞价确定机制电量和电价,执行年限12年,并建立差价结算机制。据披露,9月29日云南省增量新能源项目竞价中,风电机制电价为0.332元/kWh,光伏为0.33元/kWh,政策框架为新能源项目提供了稳定的投资预期。
储能项目加速落地:18.72亿示范项目开工 构建“容量+电量”收益模式
作为新能源业务的重要配套,公司昆明安宁350MW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已于10月28日正式开工。该项目建设规模为350MW/1750MWh,总投资18.72亿元,计划总工期18个月。公司介绍,其商业模式将参照市场化模式下的“容量市场(容量补偿或租赁)+电量市场(充放电价差或电力现货价差收益)”组合,探索储能业务的可持续盈利路径。
盐业与分红双轮驱动:区域品牌优势稳固 分红政策保障投资者回报
在传统盐业板块,公司作为云南省唯一食盐生产商和省级批发企业,旗下“白象牌”品牌区域优势突出,消费者忠诚度高。尽管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业绩阶段性承压,但核心主业现金流保持强劲。
分红方面,公司2024年度现金分红总金额(含税)占归母净利润的45.01%。根据《未来三年(2025-2027年)股东分红回报规划》,在满足现金分红条件时,公司每年以现金方式分配的利润不少于当年实现的可供分配利润的30%,持续回报投资者。
公司表示,将坚定不移做强做优做大绿色能源核心主业,同时加快盐业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
点击查看公告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