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1月27日电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昊天)继推出所谓“全民安全手册”、号召“力挺高市早苗政府”后,台湾民进党当局在军事领域也有新动作。11月2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赖清德在美国《华盛顿邮报》发文,宣布将在未来8年内追加新台币1.25兆(约400亿美元)的防务预算,以“强化吓阻能力与防卫韧性,回应中国大陆日益升高的军事压力”。在当天举行的发布会上,赖清德再次宣扬“两国论”、攻击“一国两制”,还公然散播恐慌,兜售“以武拒统”阳谋。
岛内多项民意调查显示,今年夏天操弄“大罢免”遭惨败后,赖清德的民意支持率一直在四成左右浮动,显示多数台湾民众不认可他上台一年半以来的施政表现。在这种背景下,赖清德再度打出“抗中保台”旗号并增加军费,自然无法凝聚朝野与社会共识。
香港中评社分析说,赖清德当局的最新举动除了包含巩固自身基本盘的意图,还以“战争叙事”压迫在野力量,针对新任国民党主席郑丽文的意图尤其明显。郑丽文明确反对大幅增加军备开支,认为这样做对台海和平有害无益。在26日下午的国民党“中常会”上,她强烈批评说,赖清德不顾外界反对声音增加军费“是在玩火”,是要把台湾变成“火药库”和“兵工厂”。她进一步表示,“大罢免”过后,台湾民众期盼赖清德当局反省上台以来的做法和路线,后者却使出更激进、更危险的手法,包括重提“两国论”、大步向“台独”分裂迈进,这些绝非台湾人民所乐见,国际社会也不希望台湾成为“麻烦制造者”。
台湾民众党也在第一时间通过官方网站表态称,赖清德鼓吹的“(中国大陆)2027威胁论”缺乏事实基础,他的发言如同“大罢免”期间的“打掉杂质说”一样,导致民众惊恐不安,当局不应在缺乏明确证据的情况下强化社会的战争焦虑。民众党还质疑说,赖清德先在美媒刊文,再召开发布会,有逃避监督的嫌疑;当前,台湾对美关税谈判的重要性不亚于“军费扩张”,赖清德当局却不肯公开谈判进度特别是对美投资额度,只能让台湾民众被蒙蔽,难以评估如此巨额的对美输出是否真能对台海和平有所帮助。
岛内舆论普遍认为,赖清德当局无论怎样调涨军费,都无法化解装备采购和交付延迟的积弊,更暗含挤压民生开支的风险。国民党民代马文君通过脸书平台发文指出,在民进党治下,大量防务预算疑似被浪费。台湾自行建造的“海鲲号”潜艇原计划11月交付,但直到现在还没完成测试;台湾空军从美国采购的66架F-16V战机原定2026年交付完成,如今连一架飞机都见不到。马文君说,台湾人民目前除了战争风险,最担心的就是防务预算不断提高、大买武器会不会掏空台湾、拖垮财政。
公布1.25兆新台币的“特别预算”之前,赖清德当局就宣称要逐步将防务预算提升到地区生产总值的5%。台湾时事评论员、退休外事官员介文汲在台湾中天新闻台出镜时点评说,如果算上这次追加的费用,台湾2030年度的军事开支总额可能超过400亿美元;若不排挤其他支出,又无新增财源,“唯一的方式就是加税”,否则难以为继。
台湾“中时新闻网”援引战略学者张竞的分析说,民进党对强化军备向来“出手大方”,然而,台湾社会对永无休止地投入军事预算早就浮现负面声浪,许多军事投资项目面临质疑与指控。在此基础上,张竞强调,台湾根本无法与中国大陆展开军备竞赛,台湾在军费上加码,不可能对大陆的决策体系产生“吓阻效应”。从这种意义上讲,赖清德追加军事预算是“开错了药方”,若不能沟通对话,最后还是会困在死胡同里。
虽然赖清德否认增加军费是美国施压所致,但美方态度和国际局势的转变被很多人看在眼里。台湾《联合报》发表评论文章指出,赖清德有闲大吃寿司,却没有发声支援乌克兰。赖清德的幕僚之一林飞帆曾宣称“我们都是乌克兰人”,最近却避谈俄乌冲突,连推销“全民安全手册”都刻意躲着“乌克兰”3个字,只说此举是“国际惯例”。“乌克兰人用血肉证明,战争不是想打多久就能打多久。”这篇文章写道,赖清德当局一方面高喊“备战”,一方面却避谈乌克兰,不正是明知战争是条不归路的心证?
11月26日,针对“美国在台协会”对赖清德当局的400亿美元军费计划“表示欢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在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反对美台官方往来和军事联系的立场是一贯的,台湾民进党当局“以武拒统”“以武谋独”也是不可能成功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赖清德本人的社交媒体评论区,当天有不少台湾民众表达反对和担忧,更有网友将赖清德的计划与当前的俄乌冲突局势联系,留言说:“看看乌克兰,懂得就懂。”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