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易简财经
11月27日,知名中式面馆品牌遇见小面,迈出上市关键一步——启动港股IPO全球招股程序。
公司计划全球发售9,736.45万股股份,每股发售价5.64-7.04港元,预计12月5日在港交所挂牌。
若成功上市,遇见小面将成为港股市场“中式面馆第一股”,为中式快餐连锁资本化写下新注脚。
一、基石阵容亮眼,市场信心十足
本次IPO最引人注目的,无疑是遇见小面强大的基石投资者阵容。
根据公告,高瓴资本、海底捞、君宜资本、晟盈投资、Zeta Fund等五家知名投资机构已签约成为基石投资者,合计认购金额达2200万美元(约1.71亿港元),约占本次募集资金总额的四分之一。
这一组合涵盖了顶级私募、产业龙头和长线基金,尤其是高瓴在消费领域的精准眼光,和海底捞作为餐饮巨头的战略协同,让市场对遇见小面的未来充满期待。
有业内人士指出,基石投资者的积极参与,不仅为发行提供了稳定支撑,更传递出行业内外对其品牌价值和增长潜力的广泛认可。
支撑这份信心的,是遇见小面持续向好的业绩表现。
招股书显示,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4.18亿元跃升至11.5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66.2%,远超行业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已在2023年实现扭亏为盈,并持续改善盈利能力。
进入2025年,遇见小面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上半年实现营收7.03亿元,同比增长33.8%;经调整净利润达到5217.5万元,同比大幅提升131.56%,显示出盈利能力的持续优化。
二、门店扩张迅猛,国际化布局启动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门店网络的快速扩张与高效运营。
自2014年在广州开设首店以来,遇见小面历经十年发展,已建立起一个广泛覆盖的餐厅网络。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遇见小面在中国内地9个省份的22个城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共开设465家门店。
遇见小面广州悦汇城店
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是它的核心市场,广州和深圳两地的门店数均已突破百家。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市场作为战略性新增长极,表现尤为亮眼:
自2024年正式进入以来,门店数量已快速拓展至14家。2025年上半年,香港门店商品交易总额达4227.2万元,同比增长超10倍,对公司整体增长贡献显著。
遇见小面香港西九龙高铁站店
目前,公司还有115家新店正在筹备中,预计全年门店总数将突破500家。
与此同时,遇见小面的国际化战略也已启动,海外首站落户新加坡,首家门店正积极筹备,预计将于今年12月正式开业。
此举标志着公司在深耕国内市场的基础上,开始有序拓展海外增量空间,为中长期发展打开新的想象维度。
三、行业空间广阔,龙头优势凸显
当然,上市并非终点,中式面馆赛道仍有广阔的成长空间。
行业数据显示,中国中式面馆市场规模已从2020年的1833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296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2.7%。据预测,到2029年这一数字将突破5100亿元。
尽管市场空间巨大,但行业格局仍高度分散,前五大品牌合计份额不足3%,这恰好为遇见小面这样具备标准化运营和品牌影响力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整合与扩张机会。
在这个机遇面前,遇见小面已经构建起独特的竞争优势。
作为中式面馆赛道的领先者,遇见小面定位大众消费市场,以"好吃、快速、礼貌、干净、实惠"为核心价值,开发了一套高度标准化、体系化及数字化的业务模式。
在产品方面,公司聚焦川渝风味,主打招牌红碗豌杂面、金碗酸辣粉及老麻抄手等经典品类,每家门店提供30-40个SKU的丰富选择,主食定价12-34元,内地堂食人均消费约27元,性价比优势明显。
红碗豌杂面
在用户层面,遇见小面已经建立起成熟的会员体系,累计注册会员超过2210万,2024年储值会员复购率达44.5%,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在经营管理层面,公司通过"直营稳根基、特许扩覆盖"的双轮驱动,构建了覆盖全链条的标准化管理体系,从菜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到门店运营、品质控制,确保在快速扩张中始终保持品牌一致性。
基于坚实的运营基础,遇见小面此次上市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三个方面:餐厅网络扩张、供应链体系升级和数字化能力提升。
公司明确表示,未来三年将新增520至610家门店,进一步加密国内市场的网络布局。
四、结语
从一碗川渝风味面起步,到如今冲刺“中式面馆第一股”,遇见小面的成长路径折射出中国餐饮连锁化、标准化的发展趋势。
在基石投资者的加持下,凭借可复制的运营模式和清晰的扩张蓝图,它正加速从区域品牌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迈进。
随着新加坡首店的落地,遇见小面不仅为自己的故事写下新篇章,也为中式快餐的出海之路提供了更多想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