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财联社
《科创板日报》11月27日讯(编辑 宋子乔)日前,重庆发布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措施,真金白银支持低空经济的发展,实施期限到2027年12月31日。
重庆提出的补贴方向涉及低空示范场景、低空产业创新发展、低空保障体系,补贴对象包括通用航空、无人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低空飞行运营及保障等相关企业:
(1)低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航线为主的低空示范场景补贴
小型无人机航线:常态化运营1年以上、年执行≥1000架次(往返为1架次,下同),一次性补贴5万元;中大型无人机航线:常态化运营1年以上、年执行≥500架次,一次性补贴15万元。单个企业年度支持总额不超过100万元。
对开通通用航空短途运输或eVTOL商业运行航线的企业,按规定给予支持,市、区县各承担50%。
(2)试飞测试基地建设、低空装备制造为主的低空产业创新发展补贴
对于投资额超过500万元的航空器试飞测试基地,按不超过投资额的20%支持,最高500万元。
支持低空装备企业开展“订单式”研发制造,按项目投资总额的20%支持,最高300万元。
对符合条件的低空领域现代生产性服务业项目,按照单个项目原则上不超过项目投资总额的10%,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支持,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3)智能算力、地面站网配套设施等为主的低空保障体系补贴
支持租用智能算力资源用于低空人工智能大模型训练,按实际算力服务金额的20%,给予每个单位每年最多不超过100万元的支持。
对服务于低空飞行的空天信息地面站网配套建设项目,按不超过项目投资金额的2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支持。
投资方面,对以股权投资方式支持科技创新企业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按照投资总额(扣除我市各级政府及国有企业出资)的1%,给予同一基金管理人累计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的支持。
各地竞逐低空赛道 补贴政策层出不穷
据《科创板日报》梳理,国内已有多个省市出台了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补贴政策,覆盖了从基础设施建设、装备研发制造到应用场景拓展的全产业链。
四川省在6月份发布文件,表示将加快建设通用机场,对新建A类通用机场,按投资10% 补助,最高2500万-3500万元不等;支持整机、动力装备等产品攻关,按项目投入的30% 给予补贴,最高2000万元;
云南在8月份也发布文件,表示要努力把云南打造成为高原无人机制造集聚地、低空飞行多元应用基地、低空飞行装备出口基地,对公共服务类垂直起降设施,按投资20%补助,最高50万;对新获民航局认证的整机给予奖励,其中大型无人机奖励1000万;对延链补链项目最高奖励1000万;每年发放2000万低空消费券。
这些省份地处中国地势第一级阶梯(青藏高原)向第二级阶梯的过渡地带,地形复杂,山脉纵横,与低空经济高度契合,是发展低空经济的理想和高潜力区域。
重庆被称为“山城”,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云南全省地处云贵高原,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是中国通往东南亚的陆路交通要道;虽然四川盆地内部相对平坦,但其四周被高山环绕,全省大部分地区属于西部山区范畴。
多山地区发展传统地面交通常常面临成本高、可达性低的挑战,而低空经济的物质载体——飞行汽车、无人机等,恰好能完美地绕过这些地形障碍,实现“点对点”的直线运输,将“天堑变通途”。
另外,与人口密集、空域复杂的平原大城市相比,多山地区的人口和建筑物密度较低,空域相对宽松,划设低空飞行航线和对空域进行管理的难度较小。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之一,低空经济首次于2024年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被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安全健康发展”的核心理念,标志着政策重心从促进产业增长转向构建应用生态体系与安全保障机制并行发展。管理机制层面,国家发改委低空经济发展司与中央空中交通管理局构建了“战略规划与空域管理”双轨并行的协同模式。
西南证券表示,当下国家战略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各地相继出台低空经济发展纲领性政策,国资央企密集成立低空经济公司。从应用场景来看,低空物流、低空文旅等应用场景先行。头部eVTOL主机厂订单陆续落地,海外拓展迅速,产业链规模化发展态势清晰。
该机构进一步梳理了相关标的,包括:1)动力/能源系统:英搏尔、宗申动力、卧龙电驱、应流股份;2)整机厂:亿航智能、万丰奥威、小鹏汽车、绿能慧充;3)空管/雷达/飞控系统:莱斯信息、众合科技、四川九洲、国睿科技、四创电子、中科星图、纵横通信;4)配套服务:广电计量、华测检测、威海广泰;5)运营维修:中信海直、海特高新;6)项目总包:深城交、苏交科、华设集团。
(科创板日报 宋子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