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
初冬的陇东黄土高原,寒意渐浓,但在甘肃省庆阳市环县的北部山区,一场关乎国家“东数西算”战略蓝图落地的绿色能源攻坚战正热火朝天地进行。近日,由中建六局发展公司承建的全国首个绿电聚合直供数据中心试点项目——甘肃庆阳绿电聚合试点项目三标段,相继开启首台风机吊装和首部光伏组件安装。这标志着工程建设进入了风光双线作战的全新阶段,为我国数据中心绿色供电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探索了新路径。
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在甘肃布局的关键支撑项目,项目自规划之初便肩负着特殊使命。它不仅是要在黄土高原上竖起风机、铺开光伏板,更是要破解“绿电”如何高效、稳定、规模化直供“算力”负荷这一核心命题。项目规划建设135兆瓦光伏、235兆瓦风电以及78.2公里的集电线路,建成后将成为“东数西算”甘肃枢纽节点的绿色能源“心脏”,实现“绿电”与“算力”的精准匹配与就地消纳。
“环县北部山区沟壑纵横,地形复杂,给大型风电设备的运输和吊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项目负责人孙幸福介绍,“这要求我们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统筹协调好山地风电安装与光伏场区建设的资源与进度,挑战巨大。”
面对挑战,项目团队创新采用“部件分运、精准对接”的施工模式,通过优化运输方案,利用装载机牵引、局部改造临时道路等方式,将长达数十米的叶片、近百吨重的塔筒和机舱安全运抵山顶机位。在吊装环节,采用1100吨主吊与650吨辅吊协同作业,并引入高精度激光定位系统,实现了百米高空叶轮与机舱的“毫米级”精准对接,成功克服了山区风况多变、作业平台狭窄等难题。
在风机吊装取得突破的同时,光伏组件的安装工作也紧锣密鼓地展开。进场以来,项目团队始终秉持高标准、严要求的管理理念,超前谋划、周密部署,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快速打通支架运输和光伏组件进场道路。针对当地崎岖山路地形,项目部经现场勘察,决定采用随车吊及吊车协同作业的方式,确保光伏组件安全、精准、高效转运至安装点位。针对坡度较大区域,搭设临时作业平台,为施工人员提供稳定、安全的操作条件。现场技术人员严格全程监督,指导工人精细调整组件安装角度,确保组件安装符合设计要求。
据悉,项目团队正利用冬期前的施工黄金期,全力冲刺,确保项目按期并网。届时,一座座风机与一片片光伏板将在陇东高原共同织就一幅“绿色能源”与“金色算力”交相辉映的壮丽图景,为“东数西算”战略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也为全国绿电产业发展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甘肃经验”。(通讯员:龙旭、张凡亮、杨诏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