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乐居财经 王敏
“深圳没有雪,但深圳有钱造雪”
11月21日,离回购权到期只剩两天,华发股份收到融创的通知,是一则关于收购深圳融华置地股权的进展公告。
公告显示,深圳融创文旅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融创文旅”)明确告知其选择行使回购权,但提出“原方案中的回购方式、实施时间、交易价格等核心内容已不适用于当前情况,诚望就回购方式、回购价格及回购时间等事宜重新展开讨论”的附带条件。
时间拉长,双方于2023年1月签署的收购协议,其中对融创文旅的回购权设置了清晰的约束条件。
协议规定,融创文旅需在2025年11月23日前书面告知是否行使回购权,若选择回购,则需在确认回购日起30个工作日内完成两大核心前提:一是取得融资机构书面同意股权转让的文件,若未取得则需按51%比例提供借款至项目公司,用于偿清相应融资贷款本息;二是足额支付全部回购对价及相关款项。只有全部满足上述条件,方可视为回购完成,否则将被认定为“确定不回购”。
为何融创文旅选择在最后时刻“附条件行权”?
有业内人士分析,关键源于项目资产价值的动态变化与双方经营战略的调整。从融创的角度来看,资金压力与项目价值回升构成其“重谈”的核心动因。2023年华发接盘时,融创正处于债务重组关键期,出售股权意在回笼资金缓解流动性压力。
时间回到2019年。刚从万达接手文旅项目的融创,宣布与深圳宝安区政府合作,计划在前海打造一个总投资367亿元的“全球最大室内冰雪世界”。
这不仅是冰雪项目,更是一个超级综合体:包括10万平方米雪世界、30万平方米人才房、74万平方米办公集群,以及10万平方米主题商业。
彼时,融创文旅拉来了华发股份。双方出资成立项目公司“深圳融华置地”,融创持股51%,华发股份全资子公司珠海华发持股49%。
2023年1月,华发股份发布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珠海华发拟以现金方式斥资35.8亿元收购融创文旅持有的深圳融华置地51%股权。收购完成后,公司将拥有该项目100%股权。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该交易留下了一个关键条款——在2025年11月23日前,融创文旅有权回购这51%的股权及债权。
此次引发回购争议的标的资产——深圳融华置地,核心价值在于其开发的前海冰雪世界项目。
而经过两年运作,冰雪城项目核心业态开业,资产流动性大幅提升。
据悉,深圳前海冰雪世界已于今年9月底投入运营。
今年10月,华发股份官微发布消息称,据统计,自9月29日试营业至10月8日,华发前海冰雪世界总客流近30万人次,其中华发冰雪热雪奇迹(雪场)接待客流近5万人次。
同时,该项目已获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为“全球最大的室内滑雪中心”。
据国金证券研报对华发冰雪世界的盈利预测显示,中性预期下,该项目进入成熟期后每年可贡献营收6.5亿元、净利润1.3亿元。
此外,今年7月,华发股份发布公告称,深圳土储中心拟以44.05亿元,收回收购深圳融华置地持有的前海冰雪世界项目7块商业用地。
深圳前海华发冰雪世界作为华发股份在深圳开发的重点项目,总占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31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67亿元。
按照规划,项目涵盖全球最大室内雪世界(冰雪中心)、人才房(华发新城)、办公集群(华发广场)、主题商业(华发商都)等多个板块。此次交易的7块商业用地,是该项目整体规划中的一部分。
在业内看来,随着商业用地的收回,导致项目业态结构出现变化,或影响标的资产的整体价值。
上一篇:中方:绝不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