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在传承中实现创新 在平衡中取得突破
贵州董酒完成质量提升“三进阶”
□ 本报记者 李 嘉
2025年,是贵州董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董酒”)质量建设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十四五”收官与“十五五”开局的交汇点,贵州董酒在质量领域打出了一套漂亮的“组合拳”:董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制定取得突破、入围贵州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顺利推进。这“三进阶”不仅标志着董酒在品质表达上掌握话语权,更为其构建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长期竞争优势奠定坚实基础。
持续突破迈出关键步伐
11月10日,贵州省市场监管局公示第五届贵州省省长质量奖及提名奖推荐表彰名单,广泛听取意见,接受社会监督。贵州董酒凭借卓越的质量管理实践成功入围第五届贵州省省长质量奖提名奖推荐表彰名单。这是继今年8月贵州董酒牵头制定的国家标准《白酒质量要求 第12部分:董香型白酒》通过专家审议定稿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之后,该企业在质量提升过程中,又迈出关键一步。
与此同时,贵州董酒申请地理标志产品的工作也获得政府部门的支持和肯定。11月上旬,贵州省知识产权局根据相关要求受理了贵州董酒提交的董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材料,正式开启董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流程。
今年初,贵州董酒正式启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工作,在省市区三级政府支持下,成立专项工作组,完成了包括400多份佐证素材在内的申报材料。
据介绍,贵州董酒正式启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基于其质量优势。贵州董酒根植于产地,成型于风土。核心产区独特的自然因素及人文因素共同造就了贵州董酒的优良品质,并使其具有优于其他同类产品的显著优势。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对贵州董酒不可复制产区价值的法律确认。
“获得地理标志保护,意味着董酒有了国际通用的‘原产地身份证’。”贵州董酒董事长蔡友平认为,这不仅能有效防止异地仿冒,提升品牌溢价,更能在国际贸易中享有优先保护权。
制定标准夯实质量基础
自2024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准立项以来,董香型白酒国家标准编制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形成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的版本,标志着标准制定工作迈出坚实一步。
蔡友平认为,制定《董香型白酒》国家标准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价值,能为董香型这一独特香型提供科学规范与法律保护,确保产品的高品质与安全。统一、权威的国家标准,是中国白酒走向世界的“通行证”,将为董香型白酒乃至整个中国白酒在全球树立清晰的品质形象,提供坚实支撑。
据了解,中国白酒本草入曲的酿造历史可追溯至魏晋南北朝,酿造体系源于“天人合一”理念,秉承《黄帝内经》养生理论,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白酒十二大香型之一董香型白酒的引领者,贵州董酒制曲过程中融入130余味本草,使酒体富含对人体有益的微量成分。凭借卓越品质,贵州董酒4次蝉联“中国名酒”称号,并获得中华老字号、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国家级荣誉。贵州董酒生产工艺和配方在1983年被列为科学技术保密项目,密级为“机密”,保密期限为长期,成为唯一受国家级“双保密”保护的中国传统白酒。
2024年7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将《白酒质量要求 第12部分:董香型白酒》列入制定计划,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标准制定工作并组织实施。届时,该标准将填补我国白酒12个香型国家标准中最后的空白,使贵州成为全国唯一同时拥有酱香和董香两种白酒国家标准的省份。
积极部署发挥核心优势
为巩固国家标准制定及实施后的核心竞争力和产能优势,贵州董酒未雨绸缪、及早部署,于2021年7月启动扩建项目一期,并于2024年9月3日顺利建成投产。据介绍,该项目被列入贵州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其中,扩建项目大窖池建设是董香生成的关键。
贵州董酒依托贵州省得天独厚的自然大环境,以及董公寺所在小盆地独有的区域生态小环境,重构董酒厂大窖区的微生态环境,使窖池封闭区域在长期的发酵过程中,不断积累形成富含董酒酿造微生物和风味物质的大窖微生态,让整个窖池区形成“紫砂壶”效应。
2023年2月9日,贵州省酿酒工业协会总顾问季克良参观董酒大窖池制作过程后表示,董酒的大窖建造,采用不惜血本的施工方式,是真正把钱投在了提升酒质上,足见贵州董酒对质量工作的看重,这为整个行业树立了标杆。
2024年9月24日,中国酒业协会理事长宋书玉在贵州董酒调研后说:“贵州董酒依然保持传统坚守传统,大窖池的筑窖是典型的传统窖池的制作流程,董酒作为中国老八大名酒的重要代表,唯一性和特殊性不言而喻。”
今年7月31日,中国酒类流通协会会长秦书尧在贵州董酒调研后表示,董酒对酿造环境塑造追求极致,其大窖池制作投入巨大,制作方式堪称对酿酒环境的系统性重构,这种系统性改造构建了董酒生态逻辑,在行业内具有开创性和唯一性。
贵州董酒十分注重对生产流程的严格管控。在采购主要原料上,设置前置检验环节,制定详细的验收标准,从感官、理化、卫生和污染物等方面进行把控,在生产环节则推行分级质控。借助相关系统实现数字化质量管控并优化销售管理,通过二维码追溯系统延伸质量监控,有效防控假冒伪劣等问题。
近年来,贵州董酒充分发挥技术研发与创新优势,通过举办科技论坛、开展学术研讨和组建专家智库等形式,持续追踪酿造微生物、风味物质分析等前沿成果,通过筹建工艺研究、产品检测、微生物研究三大实验室,形成协同研发格局,优化质量标准体系。此外,贵州董酒还成立了生产技术保密管理委员会,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董酒酿制技艺这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要求团队秉承精酿细调的匠心精神,持续保持董酒的独特风格和品质稳定。
抓住机遇推动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对白酒产业的管理导向正经历深刻变革,已从单纯的限制管控迈向引导高质量发展、优化产区布局与做强优势企业的新阶段。这一政策风向的转变,为白酒产业利用市场机制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深层次转型升级构建了更有利的生态环境。
业内权威人士指出,今年10月,酿酒行业被正式纳入历史经典产业,实质上是一次全行业的价值重估。这一战略定位的根本动力,源于我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特色优势产业的坚定决心。
对于贵州董酒而言,这既是战略机遇,也是转型升级的时代考题。在这一宏大背景下,贵州董酒正以独特的“三进阶”路径破题:从牵头国家标准的制定到参加省长质量奖,再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这不仅是贵州董酒质量提升的具象化体现,更是中国传统白酒在新时代寻求创新发展的缩影。
在传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中,贵州董酒以“三进阶”为坚实起点,在平衡中寻找突破,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致力实现从“历史经典”向“未来经典”的宏伟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