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AI大模型浪潮奔涌的2025年,大华股份(002236.SZ)凭借自主研发的星汉大模型2.0,成功将AI技术转化为产业生产力,不仅推动了自身业绩持续向好,更在AI规模化落地的道路上树立了行业标杆。
2025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相较于2024年同期,大华股份盈利能力实现跨越式提升。第三季度单季表现更为强劲,单季营业收入77.31亿元,同比增长1.95%;单季净利润10.6亿元,同比激增44.12%。
这离不开公司在AI大模型领域的持续突破,也彰显了其“技术+市场”双轮驱动战略和全球化发展的深厚积淀。这家以视频安防起家、聚焦智慧物联赛道的科技巨头,正凭借AI大模型技术的规模化落地,站在数字时代的潮头。
深耕AI助力星汉大模型持续演进
大华股份在AI领域的深耕,成就了持续进化的星汉大模型。
2019年,大华股份为了解决数据质量欠佳导致算法精度受限的问题,引入了当时新兴的“Transformer”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显著优化了繁琐的标注流程,大幅节省了时间和人力成本。此后,大华股份在多年的技术积累和行业洞察基础上,构建“1+2”人工智能能力体系,以视觉为核心,通过融合图像、点云、文本、语音等多模态数据,大幅提升视觉解析能力。2023年10月发布“星汉”大模型,该模型具有准确性和泛化性跃升、图文提示定义新功能、突破视觉认知能力、全场景自主解析、大小模型与算力协同五大优势。
2024年至今,星汉大模型进入生态构建与规模化应用阶段。公司向合作伙伴开放大模型训练与微调能力,支持零样本/少样本算法生成,降低行业客户的技术使用门槛。通过数据增强、模型剪枝等技术优化大模型安全性,保障政务、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落地,推动星汉大模型走向千行百业的实际业务场景,实现了从“技术跟随”到“行业引领”的战略转型。
与通用大模型不同,升级后的星汉大模型2.0以视觉为核心,融合多模态能力,构建了V系列(视觉大模型)、M系列(多模态大模型)和L系列(语言大模型)三大技术体系。
V系列视觉大模型以多模态感知为核心优势,精准聚焦城市治理、生产制造等行业痛点场景,在超小目标检测、复杂环境智能识别等高频任务中实现高效落地,为行业提供精准的视觉感知解决方案;M系列多模态大模型深度响应客户在实际业务中图文互搜、图像跨场景检索的核心需求,打破单一模态局限,实现跨维度信息的高效联动;而L系列语言大模型的研发初衷便是精准对接客户对语言文本交互的核心诉求,通过强化语义理解与任务调度能力,构建顺畅的人机协作桥梁。
星汉大模型2.0的推出标志着大华股份在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关键突破。与初代模型相比,星汉2.0在多模态交互、行业适配性和实时响应速度上均有质的提升,能够精准理解文本、图像、视频等多类型数据,更能深度适配安防、交通、电力、林业等垂直行业的复杂需求。同时,与AI+大模型技术深度结合,持续推出问数、天系大模型一体机、文搜 NVR、荧光2.0 等新产品,打造具备极致竞争力的软硬件产品。
数智化解决方案赋能多行业提质增效
技术突破的价值,要通过场景落地来印证。大华股份通过加快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深度耦合,布局多维感知、人工智能、智能计算、数据通信、图数融合等领域,推进大模型技术和多维数据深度融合并在各行业复制落地。这种“通用能力+行业定制”的技术路径,让大华在智慧物联赛道中占据先发优势。
以贵州兴义万峰林景区的管理为例,“文旅+科技”的实践不仅让万峰林的山水之美得以更完美地呈现,更让景区的管理运营、游客服务、生态保护等各个环节实现了质的飞跃,为游客带来更加丰富、便捷、安全的旅游体验。
大华股份与万峰林景区合作,通过智慧物联技术为景区量身打造了“大景区一屏统管”模式。大华股份构建了“一体两翼一基础”智慧管理架构,依托大数据、AI等技术,整合景区信息,打破数据孤岛,实现智能化管理。大华智慧文旅综合管理平台融合了20余项业务系统,运用数智孪生技术构建虚拟景区模型,实现“看得见、管得着、控得住”的管理。平台采用模块化设计,支持自由组合业务模块,实现物联设备统一接入和管理,降低建设成本。同时,大华股份还为景区提供了智能客服系统、智能算法生成个性化游览方案以及AI语音交互系统与定位技术提供一对一智能导览服务等,全方位提升游客体验。
数智化改造成果显著,让景区年度运维成本降低约18%,应急响应时间缩短至平均5分钟以内。观光车调度实现精准决策,旺季车辆周转率提升40%,游客候车时间从35分钟降至12分钟。森林防火热成像系统24小时监测,实现生态环境风险预警。万峰林景区通过智慧物联平台与周边景区共享信息,形成协同发展的“数字共同体”,构建起“一屏统管”的区域旅游生态。
除了在景区领域的深度应用,大华股份的数智化解决方案还广泛渗透到交通交管、城市治理、电力、矿山等多个行业场景,为不同领域带来效率与安全的双重提升。
在城市治理领域,支持的场景数从10个提升至20个,从城市街道、住宅园区等扩展至水域河岸、建筑工地等更多领域场景;在交通行业,事故识别能力提升5倍,事故检测准确率超90%;在电力行业,支持行业中常见的仪表、烟火、异物检测等 70+功能识别,并实现了零标定配置,降低算法部署周期 90%以上;在矿山领域,具备传送带20多种智能识别功能,可实时分析运行状态,识别锚杆、异物、水煤等异常情况并及时预警,平均准确率提升10%以上;在食品安全领域,问题发现时间从传统48小时缩短至15分钟,推动门店管理从“被动整改”转向“主动预防”;在工商业巡检中,由云端大模型替代人工巡检,实现“万店秒级核验”,大幅降低人力成本;而在门店运营优化中,AI巡检系统将跨区域门店施工合格率从68%提升至94%,提升了标准化管理水平。
大华股份还将大模型能力深度融入硬件终端,实现了“端-边-云”一体化的智能协同。当摄像镜头“遇见”大模型,传统的图像采集设备升级为具备实时分析、智能决策能力的“边缘智能节点”,可在前端完成数据处理和本地响应,既降低了云端算力压力,又保障了特殊场景下的离线运行能力。
这一战略方向的落地成效已得到了资本市场的关注。在接受投资者调研时,大华股份领导表示:“智能化社会”和“智能经济”将迈向新的阶段。本轮人工智能带动的创新周期中,将诞生怎样的超级产品、如何撬动海量数据价值、催生多大的市场空间,这些都难以预测。但确定的是,越来越多的行业已将智能化、数字化视为提升发展效能的关键,这种用户习惯的转变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
财报印证成长韧性,打开增长空间
在AI技术从实验室走向产业落地的关键节点,大华股份凭借“行业垂直化”的战略路径,不仅实现了自身业绩的持续增长,更为中国AI产业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了宝贵经验。大模型在海外的规模化应用正在为财报中的业绩增长蓄力。
目前,大华股份已覆盖180个国家和地区,渠道纵深、体系成熟,既牢牢抓住一级渠道,又把管理触角逐步延伸到二、三级,触及全球几十万家小型安装商。海外业务目前对公司利润贡献已超50%,是核心战略板块之一。
从行业趋势来看,AI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已进入深水区,大模型的行业化落地成为科技企业竞争的核心焦点。大华股份凭借“技术务实派”的定位,避开了大模型同质化竞争的红海,通过聚焦垂直行业场景实现差异化突破,这种“技术-场景-业绩”的正向循环,已在财报中得到充分印证。随着星汉大模型应用场景的持续拓展和海外市场的不断深耕,公司有望在AI产业化浪潮中持续领跑,成长韧性与长期价值值得期待。
在市场层面,国内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为智能安防、智慧交通等领域带来持续需求,而海外市场的增量空间同样广阔。以中东某国为例,75%收入来自高端项目,且未来三年有望持续稳增。国内积淀的“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方案,经本地化适配后正快速复制出海,市场空间广阔。产品端,海外业务还在推动视频类产品向全高清、智能化升级,并将大模型能力融入产品与解决方案中。以升级后的全彩相机为例,在夜间与白天的成像效果几乎一致,若推广至目前仍以入门级产品为主的海外市场,将有较大的市场潜力。公司还将通过技术改进,实现大模型的小型化与普惠化,降低客户使用门槛,助力更多客户拥抱大模型。除视频产品外,报警、门禁、消防、热成像等新品的持续输出,也增强了海外业务的韧性与竞争力,为海外增长注入持久动能。
在科技行业的迭代浪潮中,只有将技术突破与产业需求深度绑定,才能实现持续成长。展望未来,大华股份的增长逻辑将更加清晰:以AI大模型能力的持续迭代为技术核心,以“国内+海外”双市场为增长载体,不断拓展AI技术的应用边界。在技术层面,大模型将向更细分的行业场景渗透,针对医疗、教育、工业制造等领域开发定制化模型,形成“通用大模型+行业小模型”的矩阵化布局,进一步提升行业解决方案的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