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政策研究所所长黄文龙:传统业务绿色升级与新兴绿色产业开拓深度融合,共筑高质量发展增长曲线
创始人
2025-11-27 14:26:12
0

转自:新华财经

第四届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官论坛暨年度最佳奖项评选颁奖典礼于10月31日在北京举办,北京控股有限公司荣获本年度杰出企业奖。活动期间,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政策研究所所长黄文龙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围绕综合公用事业的内涵升级、传统与新兴业务的融合发展路径、基础设施绿色创新的转型壁垒,以及城市运营商的低碳角色定位等话题展开深入交流。黄文龙表示,传统业务绿色升级与新兴绿色产业开拓构成的“双轮驱动”模式,共同构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曲线。

北京控股有限公司政策研究所所长黄文龙接受新华财经专访

新华财经:在“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背景下,北京控股如何重新定义“综合公用事业”的内涵?

黄文龙:在“双碳”目标与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北京控股对“综合公用事业”的内涵进行了深刻的战略重塑。其核心是从传统的基础设施运营商,升级为以绿色、科技、协同为本质特征的现代城市综合公用事业服务商,致力于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赋能者。

这一内涵重塑主要体现在三个维度:

一是价值导向重构。超越单一的“稳定供给”目标,将“环境价值”创造提升到战略高度。业务焦点从被动式的“达标排放”转向主动式的“生态环境容量”的创造与供给,务实推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地。

二是业务模式协同。着力打破气、水、固废等传统业务板块的壁垒,通过“多种能源耦合”“供排水一体化”“固废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等模式,整合服务链条,从系统层面降低城市的综合碳排放与运营成本。

三是发展动能科技化。将创新视为核心驱动力。北京控股正大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与传统基础设施的深度融合,在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上全面创新,推动公用事业向智能化、精细化、高效益方向转型升级。

新华财经:您认为公司未来增长的引擎,将更多来自于传统业务的绿色升级,还是源于对新兴绿色产业的开拓?

黄文龙:我们认为,未来的增长并非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而是依赖于传统业务绿色升级与新兴绿色产业开拓构成的“双轮驱动”模式,两者深度融合,共同构成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曲线。

传统业务的绿色升级是“压舱石”和“稳定器”。我们对庞大的存量资产进行深度挖潜和价值重塑。例如,北京燃气围绕“城燃管道安全运行保障关键技术”,攻克“缺陷检测难”“泄漏点定位难”等多项技术难题,拥有近千项专利,建成73个创新平台。北控水务近年来积累了如AOA深度脱氮除磷等一批低碳工艺技术,形成了覆盖污泥、湿地、村镇污水等多领域低碳产品线,持续降低运营能耗与碳排放。燕京啤酒则通过推进节能减排设备改造、应用节能新技术、使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加强二氧化碳回收等举措,积极构建绿色制造体系,目前已累计打造国家级绿色工厂13家、省级绿色工厂4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6家。这些业务不仅提供稳定的现金流,更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兴绿色产业的开拓是“新引擎”和“增长极”。我们积极布局前瞻性领域,培育新的增长点。例如,北京燃气积极推进“N+1+X”氢能供应体系战略,整合沼气资源并实现高效提纯与管网接入,同时在京郊布局多个制氢、加氢站点,夯实氢能基础设施布局。北控水务成立北水科技、北水云服等轻资产科技公司,一方面孵化创新技术产品,另一方面打造“云-链-端”智慧运营新范式,实现100%污水厂业务线上化管理,驱动服务升级和二次增长。北控环境联合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多项前沿技术开发,累计持有专利231个,主编、参编多项技术标准,为未来在循环经济、新兴环保产业领域的突破积蓄力量。这部分业务代表着公司的未来方向和增长潜力。

新华财经:在您看来,推动水务、能源等传统基础设施行业进行系统性绿色创新,最大的壁垒是什么?

黄文龙:推动系统性绿色创新,最大的挑战并非单一技术瓶颈,而是来自结构性、系统性的复合壁垒。

首要壁垒在于现有基础设施、固有运营观念及传统商业模式,与绿色新技术、新理念、新范式之间的深度融合。如何在保障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实现技术嫁接、观念更新和商业模式重构的平稳过渡。

其次是技术产品化与价值兑现的挑战。许多实验室技术难以转化为稳定、可复制、低成本的标准“产品”。更重要的是,绿色创新带来的生态环境改善等“正外部性”价值,在现有的市场付费机制中难以被充分认可和回报,其生态价值信用尚未能有效内化为企业的经济收益,这削弱了创新的内生动力。

新华财经:像北京控股这样的城市运营服务商,在推动全社会低碳转型的过程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黄文龙:北京控股作为深度嵌入城市运行命脉的服务商,在低碳转型中扮演着超越普通企业的关键角色——城市绿色低碳转型的“循环引擎”。我们致力于将城市从资源线性消耗的系统,改造为资源循环再生的生态系统。

在能源领域,我们持续为社会贡献清洁能源,旗下北京燃气、中国燃气累计供应天然气5179亿立方米,相当于为全社会节约了6.8亿多吨标准煤,并且,我们正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布局包括氢能、地热、光伏、储能等前沿领域,力求让城市的能源血脉更加绿色、智能、高效。

在水务领域,污水处理厂不再是纯粹的能源消耗点和污染治理末端。通过再生水生产、水源热泵、厌氧消化产沼气等技术,我们将其转变为城市的“第二水源”和“能源工厂”,直接贡献于碳减排。

在固废处理领域,我们推动模式从“焚烧填埋”向“资源化利用”彻底转型。通过高效的垃圾分类、焚烧发电、生物处理等技术,将垃圾转化为电力、蒸汽等其他资源化产品,实现废物到资源的闭环。

编辑:徐子文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