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海网络辟谣
一到冬天,很多人都喜欢在家里用热水泡脚,缓解一天的疲惫和寒冷。
作为和“保温杯里泡枸杞”齐名的养生方式,热水泡脚似乎是中国人沿袭了几辈的习惯,很多人觉得,泡脚可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不但能助眠,还能治疗各种疾病。各种足浴馆,也以加入各种补料为噱头,宣称可以强身健体。
但泡脚的功效,真的有这样神奇吗?
不是人人都适合泡脚
2013 年,《国际护理研究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就指出,根据 1996 年——2005 年的调研,对于健康人群而言,泡脚的确可以辅助睡眠。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泡脚。对于有些人群而言,泡脚反而会带来负面作用,以下几类人群,在泡脚时最好要多加注意。
1、儿童
和成年人不同,6 岁前的儿童往往足弓还未完全形成。要知道,足弓是人体重要的减震系统。当做跳跃动作时,它可以减缓震荡,减轻落地对全身骨关节和人体器官的冲击性。
当你行走时,足弓还能对身体重力下传与地面反弹力起到缓冲,让足底血管和神经免于受到长时间的压迫。长期用热水泡脚,会让足底韧带遇热松弛,缺乏弹性,造成扁平足等影响。
2、静脉曲张或动脉闭塞患者
热水泡脚,会增加脚部和腿部的局部血流量。而静脉曲张则是静脉瓣膜功能不全、静脉血液回流不畅导致的血液淤积血管肿,多见于肢体前段,也就是足部和手部。所以,静脉曲张患者泡脚,就相当于在一个阀门紧闭的小溪里多注入了一些水流。本来就拥挤,这样一来更加重了静脉回流负担。
而动脉闭塞患者也是同样的道理,长时间泡脚并不会增加下肢血液的供应和回流,只会让问题加重。
3、糖尿病患者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糖尿病患病人数超过 1.4 亿人。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泡脚是尤其要注意的。尤其是已经有了糖尿病足——这一并发症的群体。
糖尿病足患者大多下肢远端神经异常且有不同程度的血管病变。简单来说,他们的血管不会因为温度的高低而张缩,泡脚并不会给血液流通带来帮助。相反,他们对温度的感知远不如普通人敏感,有人觉得很烫的水,他们却可能觉得还正常。极易发生烫伤。
而且,糖尿病足患者的足部皮肤相对脆弱,一旦烫伤,后果比普通人严重得多,若不及时就医,甚至会导致足部感染、溃烂。
4、足癣患者
足癣又称脚气,并不只是人们想象中的“闷久了所以有味道”,而是一种真菌感染。许多足癣患者泡过脚也许会短暂觉得舒缓,还相信热水把真菌杀死了,其实这不过是饮鸩止渴。
研究显示,只有把真菌放在 100 摄氏度的水中煮沸 10 到 30 分钟,才能让真菌灭活,失去致病性。但问题是,谁会拿开水来泡脚?有人习惯用脚来试温度,用脚尖碰一下就已经烫得不得了了。
相反,热水还会让足部毛细血管扩张,因此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
泡脚加药材更养生?大可不必!
很多人在泡脚的时候喜欢加一个“足浴包”,里面有各种药材,觉得这样能让泡脚的效果更好,但其实完全没有必要。
药物真正对人体带来影响,就必须穿过皮肤或毛囊等组织到达真皮层,才能被毛细血管吸收。众所周知,你的脚大多时候都承载着你大部分的重量,很多长辈们甚至脚上长着厚厚的老茧。那些营养物质想穿透这些来渗入体内,可是难于登天。
一份调查提到,足底的吸收率和渗透率,和头皮、背部、前额等人体组织相比,是垫底的。把枸杞用在泡脚桶里,还不如喝掉来得实在。
同时,泡脚时只会让血液在短时间内局部循环,无法直接影响体循环。商家们说的“热水桶里都是药材,泡脚就能治疗全身疾病”,纯粹是天方夜谭。
怎么泡脚才能发挥其养生功效?
1、水温要因人而异
人体正常体温是36℃~37℃,泡脚的温度一般比正常体温高出2℃~3℃,约为40℃。应根据不同情况适当调整,比如,脚上茧较多的人,水温可适当高一点;皮肤嫩的话水温要低一点。
2、泡脚水没过脚踝
洗脚水刚没过脚踝还是再高一点,并没有严格要求,但如果洗脚水太浅,水很快就凉了,需持续加温热水。
3、泡脚最好别太晚
并不是所有人睡前泡脚都能改善睡眠。比如,有些人气虚严重、阳气不足,泡脚后阳气更不容易内敛,导致夜晚兴奋,反而不易入睡。
4、洗澡前不要泡脚
泡完脚,全身毛孔会打开,这时脱换衣服洗澡很易着凉;而且洗澡的水温通常比洗脚的水凉,湿寒之气可能从脚部进入身体。
5、泡后补充水分
泡脚时人体会丢失水分,泡完可以喝200毫升左右的温开水,约是一个一次性纸杯的量。
本文来源:综合自科普中国、生命时报
上一篇:又有多家,解约!
下一篇:宗馥莉卸任娃哈哈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