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质量报
观象台
□ 胡立彪
长沙市长沙县引入数据分析系统助力“光盘行动”、张家界市武陵源区多措并举以“小餐桌”推动“大文明”、郴州市强化执法以刚性约束推动餐饮节约……近日,湖南省发展改革委、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发布湖南各地制止餐饮浪费第四批典型经验做法,营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氛围。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这句古训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依然具有警示意义。据央视报道,我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率是11.7%,大型聚会食物浪费率更是高达38%。我国每年被损耗和浪费的粮食大约3500万吨。这些数字令人震惊,也提醒我们,治理餐饮浪费任重道远,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和消费者多方共同行动,形成合力。
法治是治理餐饮浪费的根本保障。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出台,标志着我国治理餐饮浪费进入法治化轨道。然而,法律的生命力在于执行。当前,仍需进一步完善配套细则,明确餐饮浪费的认定标准、执法主体和处罚措施,让法律长出“牙齿”。同时,相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餐饮浪费监测评估体系,定期发布反食品浪费工作报告,接受社会监督。对于浪费严重的餐饮企业,应当依法予以曝光和处罚;对于践行“光盘行动”成效显著的单位,则给予相应激励,形成鲜明的政策导向。
餐饮企业是治理浪费的主阵地。餐饮企业应当转变经营理念,将反对浪费融入生产经营全过程。在采购环节,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预测客流量和食材需求量,做到按需采购;在存储环节,运用先进保鲜技术延长食材保质期;在加工环节,推行“一料多菜、一菜多味”,提高食材利用率;在销售环节,主动提供小份菜、半份菜,合理搭配套餐,引导顾客适量点餐。此外,餐饮企业还可以探索与环保组织合作,将厨余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料或生物燃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治理餐饮浪费,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教育部门应当将节约粮食纳入学校教育内容,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体会“粒粒皆辛苦”的深刻内涵。宣传部门要创新宣传方式,不仅要说理,更要讲故事,通过鲜活案例让节约的观念入脑入心。媒体平台应当履行社会责任,抵制“大胃王”吃播等不良内容,营造“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舆论氛围。
特别需要关注的是年轻消费群体。他们生长在物质丰裕时代,对粮食短缺缺乏切身感受,可以通过短视频、动漫等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节约理念;在校园开展“光盘打卡”等趣味活动,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同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父母以身作则,让孩子从小养成珍惜粮食的好习惯。
科技创新是治理餐饮浪费的重要利器。当前,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为解决餐饮浪费问题提供了全新方案。在餐饮企业后端,智能库存管理系统可以实时监控食材库存,预警临期食品,减少因过期造成的浪费;在前端,智能点餐系统可以根据顾客人数、年龄结构等因素智能推荐菜品分量,避免超量点餐。在消费终端,手机App可以帮助家庭科学规划膳食,合理采购食材;共享平台可以促进临期食品、剩余食材的合理流动,实现物尽其用。政府部门可以搭建餐饮浪费监测平台,通过数据分析识别浪费高发环节,为精准治理提供依据。科研机构应当加强食物节约技术研发,在保鲜、储运、加工等环节取得突破,延长食品链条。这些技术创新将极大提升餐饮浪费的治理效能。
值得注意的是,治理餐饮浪费要与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相结合。反对浪费不是限制消费,而是倡导文明、理性、健康的消费方式。要通过治理浪费,倒逼餐饮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治理餐饮浪费关乎国计民生,关乎可持续发展,关乎民族未来。相信通过构建政府主导、企业自律、公众参与、科技支撑的共治格局,让浪费无处遁形、让节约成为风尚,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