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百姓关注)
盘兴高铁的开通,不仅打通了贵州交通的主动脉,更是贵州交通发展的时光印记。曾经,山是阻隔,现在,山变通途。盘兴高铁不是终点,而是贵州交通迈向更高水平的新起点。
在纳怀河水库上方,兴清快速通道、水兴高速公路桥与盘兴高铁纳怀河特大桥在空中相遇,三桥飞架构建立体交通网的同时,“老中青”三代桥梁见证黔西南州交通的快速发展。
中铁三局盘兴高铁站前3标 总经济师 田晓伟:“我们空心薄壁空心墩采用的是翻模技术,主跨采用的是挂篮悬臂浇筑技术,主要是就有效的控制了我们大跨度连续梁的精度。”
在喀斯特地貌修高铁似乎是一场和大自然的较量。面对挑战,建设者们引入了数字建模、智能建造等前沿技术,让峡谷间“长出”一节节大桥,实现精度与安全的双重保障。
贵州铁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副书记 刘卫东:“贵州铁路的整个的规模,在盘兴高铁正式通车以后,达到铁路运营里程是4354公里,其中高铁的营运里程有1906公里。贵州的高铁现在已经对接进入了八纵八横的国家的高铁网,实现了贵阳与周边的省会城市和国家的一些重点城市的高铁互联互通。”
从纳怀河上的三代桥梁并肩,到山间的高铁纵横,贵州用意志征服了地质天险,用技术铺就了发展通途。这条穿越山水的高铁,会载着贵州驶向更广阔的未来。
上一篇:沧州重塑产业集群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