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网
到了适婚年龄不结婚就会下岗?近日,一则短视频声称四川资阳安岳县有企业发布通知,要求公司内部员工达到适婚年龄的,必须在规定时间内解决个人问题,如果超出规定时间一年都没成家的话,就必须自动离职,不然公司会主动解除劳务合同。视频还声称该规定已经在全国很多地方开始实施。“安岳的老乡们,你们觉得这种规定合不合理?”视频中问道。
该视频精准戳中婚恋这一社会话题,迅速引发当地网民关注讨论。但事实真的如视频中所说吗?经安岳县公安局调查核实,未发现当地有企业发布类似通知,该视频内容系虚假信息。办案民警迅速锁定该视频发布者杨某。
经查,杨某是安岳县某婚介机构经营者,其运营的短视频账号显示拥有3.1万粉丝(平台数据截止案发时)。
11月12日,杨某发布题为《到了适婚年龄不结婚就会下岗?》的短视频。11月13日,公安机关在日常工作中发现该视频后,立即开展调查走访工作,发现安岳县未曾有企业发布过相关通知,遂以杨某涉嫌虚构事实扰乱公共秩序立案侦查。
据杨某交代,其不时通过短视频平台发布婚恋相关内容。上述视频内容系故意捏造,目的是为其婚恋机构宣传引流。
办案民警介绍,因为杨某发布的视频受众以关心儿女婚恋问题的中老年人为主,该视频中的谣言可能会误导一些父母借此向儿女施加婚恋压力,进而造成不良社会影响。如果任由谣言视频传播发酵,还可能对相关企业形象造成负面影响。
最终,公安机关依法对杨某做出行政拘留6日的处罚决定。
“资阳公安机关扎实开展网络谣言打击整治专项行动,近年来累计查处涉民生、灾情、险情等领域网络谣言48起,以强有力的实际行动整治网络谣言问题乱象,积极营造清朗有序网络环境。”资阳公安网安部门负责人介绍说。
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而谣言正是污染家园的“精神雾霾”。随着短视频、直播行业的发展,近年来为暴力起号、吸粉引流等目的而编造传播各类谣言的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网络空间秩序。
对此,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解源源表示,案例中婚介机构经营者杨某以获取流量、实现商业变现为直接目的编造谣言吸粉引流,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目前,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制造具有冲击力的虚假信息成为部分账号快速获利的捷径。此外,以用户参与度为核心的平台推荐算法机制,也起到了对谣言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生成式AI、深度合成等技术发展,制作虚假内容的门槛大幅降低,识别难度更大。而信息过载环境下形成的“快餐式”阅读习惯,使得多数受众缺乏核实信息的耐心与能力。
如何打击治理网络谣言?解源源建议,应进一步完善细化层次分明的法律责任体系,对一般性谣言,适用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进行行政处罚;造成严重后果的,可适用刑法中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等条款。同时,还需要完善民事责任追究机制,形成全方位法律约束。
此外,各平台应进一步加强技术赋能,利用AI和大数据技术提升谣言识别与拦截能力,通过对文本、图像、音视频的多模态识别,实现对谣言的自动识别与标记,并建立谣言样本共享库,推动跨平台协同治理。
“还应进一步完善‘监测-核实-处置-辟谣’全链条工作机制,压实平台主体责任,完善内部治理机制,通过建立举报激励机制、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形成社会监督合力。”解源源说。(监制 余飞 制作 哈建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