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专访德银慕文泽:中德都有长期主义文化,不会轻易被干扰
创始人
2025-11-26 13:25:56
0

“我对欧洲的企业领袖说:多来中国!我也对中国企业领袖说:多去欧洲、去德国!”

近日,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在北京举行。根据中国财政部17日发布的联合声明,中德双方达成27项共识,包括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加强财金领域合作、共同完善国际经济治理等。

中德双方还举行了第二届中德金融界圆桌会,应邀出席的德意志银行集团管理委员会委员,亚太、欧非中东及德国首席执行官慕文泽(Alexander von zur Muehlen)表示:“我很荣幸在北京参与了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与德国副总理兼财政部部长克林拜尔一道与中方进行了富有成果、坦诚且颇具建设性的交流。最令人鼓舞的是,双方都展现出加强合作的强烈意愿。双方都以长期视角看待经济发展和外交关系构建,而这在当今世界尤为重要。”

慕文泽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德国对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FDI)近年来持续增加,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资本投入和双向贸易额都保持在很高水平。某些地缘政治变量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但绝不能低估中德、中欧之间紧密且重要的纽带。

“过去几年并没有出现重大分歧,企业持续双向投资。变化更多是经济演进的结果,而非地缘政治驱动。”他预计2026年地缘政治环境仍将动荡,但中德两国都有着典型的长期主义文化,不会轻易被短期季节性波动或政治杂音干扰。

“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第一财经:中国财政部11月17日对外发布第四次中德高级别财金对话联合声明。其中哪些共识令你印象深刻?

慕文泽:最重要的是会晤本身在非常建设性的氛围下进行。中德双方拿出27条实质性成果和后续行动,这说明这次不是走过场的礼节性寒暄,而是真正把各自关切和诉求摆到桌面上谈。另一条值得强调的是市场准入问题,双方都明确表达了比以往更强的意愿,希望进一步向对方开放、做更多合作。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

这也正是高层对话的价值所在,让两国政治领袖和经济界领袖坐在同一个房间里直接沟通。总的来说,此次会议释放的信号和富有建设性基调是真正令人鼓舞的。

第一财经: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加剧背景下,如何评估中欧贸易潜力?如何看待亚洲其他地区、中东等其他区域贸易的潜力?

慕文泽:全球贸易总体仍将持续增长。有些贸易走廊会受到更多重视,中国作为枢纽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从大局来看,其他主要走廊也都会继续扩张,包括亚洲与欧洲,尤其是中欧双向贸易。未来驱动全球增长和贸易走廊的最主要力量,将是亚洲内部贸易以及亚洲(以中国为核心)对新兴市场的贸易。

尽管如此,我们对中欧贸易走廊其实保持相当乐观的态度。即便供应链正在多元化、部分生产环节在调整,产品本身也在迭代升级,但依托比较成本优势,最终的结果只会是贸易更多而不是更少。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在中东欧设立生产基地,货物和服务的双向交流因此会持续深化。

第一财经:你提到“产品在迭代升级”,能否具体说明是哪些产品?

慕文泽:贸易商品结构永远都在变化。我想表达的是,过去主要在中国生产的一些产品,现在在中企推动下,正在逐步向外迁移,东南亚是最典型的承接目的地,于是相应的贸易通道也在随之调整。

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全新的品类正在爆发式增长。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电动汽车(EV)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强大力量,既满足庞大的国内消费,也越来越大规模地出口,包括出口到欧洲。

中国企业在几个领域已经处于全球领先,并且会继续保持并扩大优势。例如,可再生能源和能源转型。欧洲整体可持续发展目标完全没有动摇,因此大量关键设备未来仍将主要从中国采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光伏,中国依然是最重要、最具竞争力的供应商。

此外,数字领域也是如此。现在人工智能(AI)和整体技术采用都在加速,这会带来巨量的技术基础设施投资,其中机器人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这对欧洲企业未来几年至关重要。一方面欧洲必须保持效率,另一方面中国和西欧都面临非常相似的人口结构挑战,机器人和自动化是我们共同的解决方案。

因此,这会带来非常多的双向机会。目前也有不少德国企业在中国市场表现非常出色。因此,双方出色的生产制造能力也会从相互间更大力度的互相采购中受益。

第一财经:如何看中欧贸易关系未来3-5年的走向?

慕文泽:双方都认识到“接触与合作”极其重要。贸易关系是基础,金融关系则是重要促进器。更紧密的政治互访也很重要。德国副总理率团访华就是一个非常积极的信号,表明德国从经济界到决策层都高度重视几十年积累的深厚关系。

我们需要“多对话、少对抗”。我对欧洲的企业领袖说:多来中国!我也对中国企业领袖说:多去欧洲、去德国!就我感受而言,双方合作的意愿都很强。越是多交流、多做生意,越容易成为朋友。我们不应该被一些政治或媒体的短期噪音所遮蔽眼界。

中企等亚洲企业投资兴趣爆发式增长

第一财经:考虑到目前全球贸易逆风,欧盟面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滑等挑战,欧盟该成员国如何能提升产业竞争力?

慕文泽:欧盟正在从多个方向努力。一年半前发布的《德拉吉报告》(Draghi Report),该报告从融资角度指出了挑战所在。未来会有一系列措施,但这些措施都需要时间,因为它们伴随着结构性改革,核心是要减轻官僚负担、降低复杂性。

税收是另一个重要方面,资本市场联盟(Capital Markets Union,简称CMU)也将是关键一环。欧洲整体体量很大、意义重大,但目前仍然是一个高度碎片化的市场,毕竟它由27个成员国组成。

正因如此,如果我们希望欧元成为更重要的储备货币,就必须打造更深厚的金融市场:更大的交易量、更大的发行规模、更高的流动性和深度,这一切都需要向更统一、更一体化的欧洲市场转型。

从实体经济角度看,最近大家都在热议关税问题,即便欧盟内部已经实现了自由贸易,但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仍然面临各种挑战,因为27个成员国执行不同的规则、法规和税收政策。这一切都增加了复杂性和产业成本。因此,通过推进一些改革,我们在欧盟内部也能实现协同效应和规模经济。

当然,要让27个成员国在布鲁塞尔达成一致,政治上从来都不是一件易事,但欧盟委员会对此高度重视并全力推进。这件事会持续几年,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极其重要。值得庆幸的是,现在政界越来越认识到经济增长的重要性,过去几年把事情搞得太复杂了,必须要简化。

第一财经:简而言之,是否可以说《德拉吉报告》代表的底层逻辑是欧盟亟需大量投资?

慕文泽:在这方面我还想说,我们实际上对欧洲越来越乐观。

譬如在德国,德国新政府率先采取了历史性举措,签署了一项5000亿欧元的计划,用于基础设施和建设,在国防投资方面也享有类似的财政灵活性,这将带来巨大的经济刺激。但这笔资金尚未真正进入实体经济,其作用将在2026年和2027年开始显现。德国过去三年经历了近乎零增长的GDP,我们预计明年其GDP增长率将达到1.5%,这对德国意义重大。后年亦是如此,这将对贸易相关经济体产生积极的溢出效应。这也将对欧盟内部产生积极影响,并支持一些改革,而这些改革在德国乃至整个欧盟层面仍然十分必要。

在此背景下,重要的不仅仅是财政刺激,现在非常重要的还有私人资本。德意志银行联合西门子等公司在德国发起了一项“为德国制造”(Made for Germany)的倡议,该倡议汇集了超过100家机构和企业,其中大部分来自德国,但现在也包括来自世界各地的机构和企业,所有参与者都承诺投入一定金额。随着越来越多的私人资本投入德国,数字还在上升,已经达到7000多亿欧元。

我们看到,过去6个月里投资兴趣出现了很久没有的爆发式增长。我行接到的咨询量可能比过去6年加起来还多,尤其是来自中国和其他亚洲企业的提问:“德国有哪些投资机会?”“如何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如何参与国防相关投资主题?”“如何参与能源转型?”

能源转型不只是从A到B的替换,更是电气化的大规模扩张,需要巨量的基础设施投入,还有数字化基础设施、数据中心容量等,欧洲在这方面仍有巨大的投资缺口,所有这些都孕育着非常好的商业机会。

我们是通往欧洲尤其是德国的门户,吸引着外国资本,所有这些都将使欧洲变得非常有趣,不是作为资本来源地,而是作为外国资本的聚集地。此外,更多的交流、更多的贸易、更多的投资也有助于经济发展和欧盟各国的团结。

第一财经:是否可以说,过去由于欧元危机而采取的审慎财政策略,当前已经顺势而变了?

慕文泽: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在某些时候,拥有如此的财政权力是件好事。比如说“(需要)5000亿欧元?没问题”——这非常强大。包括欧洲多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无法实施这样的举措。

我认为,这也使得德国获得了大量的国际关注。或许这花了很长时间,但现在它真的发生了,而且影响巨大。与其说是为时已晚、力度不足,不如说是德国仍然拥有这样的声誉:“一旦做某件事,就会把它做好”。

“中国将处于中心地位”

第一财经:当前贸易变局下,中国在区域和全球贸易及投资的重组中扮演什么角色?

慕文泽:中国将处于中心地位。我们看到过去几年中贸易渠道和走廊的演变。尤其是在东南亚、拉丁美洲以及非洲等,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对中国而言,能否把握好这一机遇至关重要,因为这为中国提供了保持价值链优势、实现业务多元化以及避免过度依赖某些行业(例如制造业)的机会,同时也将显著加强与其他经济体的全球合作与联通。

我们将继续投资中国及其跨境业务能力,尤其在金融科技和人才方面。我们相信,凭借我们在全球约60个国家和地区的业务,我们能够很好地应对这一挑战。

第一财经:在此背景下,如何看待人民币国际化的进一步发展?

慕文泽: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在见证这一趋势——我们看到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全球支付货币排名高至第四,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位列全球第三。而且,我们正在协助全球各分行进行人民币结算。我们确信越来越多的客户会使用这项服务。

从2017年起,我们已连续12次获财政部委任参与其国际主权债券发行(通常以美元计价,最近一次是欧元债券发行);另一方面,我们也将大量欧洲客户群引入中国,协助他们发行熊猫债券。金融市场再次发挥了支持作用——货币的国际化极大地提高了其认可度,并吸引了更多投资者。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