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中医药网)
转自:中国中医药网
本报讯(记者 徐婧)“儿孙弟子,凡从我学业者,必为人民服务。”1955年冬,中医泰斗孔伯华在北京溘然长逝,留下的这句遗嘱成为后辈中医人代代相传的精神火种。70年后,北京初冬,纪念孔伯华诞辰140周年暨儒家文化与中医文化融合发展论坛举行。来自中医学界的专家学者汇聚一堂,追忆孔伯华的学术成就、高尚品格与大家风范。
国医大师柴嵩岩在视频致辞中深情回忆了自己与孔伯华先生的交往,并强调传承孔伯华的学术思想是当代中医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应当敬仰、铭记其学术精髓,并以此为后辈的成长贡献力量。
“1929年,中医泰斗孔伯华联合多位中医名家创立北平国医学院,其办学经验对中医教育体系构建产生深远影响。”孔伯华之孙、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理事长孔令谦表示,作为孔伯华先生的后辈,我们始终致力于将儒家文化与中医文化的核心精神付诸实践。
孔令谦特别介绍了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持续开展十余年的公益门诊项目。该项目组织中青年医师每人每日捐出一个公益号源,由当地政府协助统计与发放。并且,十余年来还为鲁西南地区培养了超过500名基层医生。“学问应从基层来,又回到基层去。”孔令谦强调,“基层的繁荣发展才是中医立足的根本。”
会议还探讨了儒家文化和中医文化融合发展的议题。专家学者们表示,儒家文化和中医文化同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二者在精神内核上深度契合、互为滋养。儒家强调“仁者爱人”的人文关怀,为中医注入了深厚的济世情怀;中医倡导“阴阳平衡”“整体观念”的思维方式,亦印证了儒家“中庸之道”“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在新时代背景下,二者的融合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薪火相传,更能为中医理论创新、临床实践升级、文化自信培育提供强大动力,让千年智慧在当代焕发出破解健康难题、滋养精神世界的鲜活生命力。
会议期间,举行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孔伯华中医世家医术”传承教育示范基地授牌仪式。河南三门峡市中医医院与江西赣州南康区中医医院获得授牌。未来,将以这两家医院为依托,系统传承与推广孔伯华先生的医术精髓,使其更好地惠及周边社区民众。
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孔伯华嫡孙孔令诩的弟子——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徐世杰收徒仪式。
本次会议由孔子研究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主办,由《中国中医药报》社、《百年巨匠》摄制组协办,由北京中医药学会燕京名医后人工作委员会、北京伯华国医传承发展中心、北京伯华中医医院联合承办。
上一篇:一件龙口粉丝混淆案的法律适用分析
下一篇:乌审旗抓实食品生产标识标签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