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安世事件凸显“脱钩中国”是幻想
创始人
2025-11-26 11:30:44
0

美国智库“欧洲政策分析中心”网站11月24日文章,原题:安世半导体事件,中国将军荷兰 中国再下一城。荷兰政府将总部位于荷兰、但由中国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置于紧急管控下——据报道,华盛顿方面曾敦促荷兰政府采取行动。北京随即采取反制措施。中国禁止从本土工厂出口安世生产的芯片,搅动了欧洲汽车与电子供应链。短短数日内,整个欧洲强大的汽车产业都感受到这股冲击波。随后出现令人意外的转折:安世的中国子公司致函员工,要求无视荷兰总部指令并照常运营。到11月中旬,荷兰政府突然中止干预。公司业务运营基本恢复正常。

安世半导体之争有若干重要启示。这场争端虽被说成是芯片安全之战,本质却是所有权之争——谁掌控着作为现代经济命脉的企业、工厂和供应链?谁掌控零部件、矿产和原材料的流通?谁能切断供应?中国能做到,安世事件说明了为何以及如何。

不久前,当华盛顿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后,北京使出相同策略。有关信号再明确不过:在这个生产环节相互交织的世界,中国能直击要害。这种影响力远不止于芯片领域。中国主导锂电池前驱体的生产,占据全球原料药制造的巨大份额,并掌控着太阳能、电动汽车和电子产品供应链的关键节点。美国或许在创新领域领先,但中国在产能方面占优,且在设计与创新领域正迅速赶上。

安世事件再次提醒世人:全球工业体系已与中国制造实力密不可分。40年的全球化进程造就了一个效率凌驾于韧性之上的世界,生产分散化、所有权跨境分布、供应链跨洲际延伸。该体系带来增长、低成本和全球规模效应,同时催生了如今难以化解的脆弱性——任何松解都将引发剧烈经济痛苦。

这正是当前跨大西洋联盟面临的核心困境。政策制定者们口口声声说着“去风险”,却又屡屡试探更激进的“脱钩”。而安世半导体事件表明,为何除小众市场外,“脱钩”根本就是个幻想。中国对欧洲的反制措施以及完全绕过荷兰监管机构的决心,暴露出(西方)试图将中国排除在关键供应链之外的代价。这些代价并非抽象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物质短缺和产业动荡。

尽管越南、印度或菲律宾等一些亚洲国家已建立起重要的后端制造能力,但全球供应链不可能一夜之间重新布局。相关体系非常复杂,相互依赖关系十分深厚。要想重建与中国相当的规模,需要巨额资本投入和多年协调投资。华盛顿或伦敦单方面强制中企撤资的时代正在终结。北京已展现出更自信姿态,决心捍卫其全球工业主导地位。

荷兰政府暂停干预的决定被包装成外交善意,实则是战略现实主义。欧洲无法仅凭法令保障供应链安全——中国已深度嵌入全球体系,变得不可或缺,且拥有实施惩罚性反制的强大能力。

供应链已经成为大国博弈的外交工具。美国或许曾主导构建经济上互相依赖的全球化体系,但如今中国掌握着该体系所赋予的强大权力。而夹在两大超级大国之间却又与之缠绕不清的欧洲,必须学会如何在这样一个世界中生存。(作者埃利·罗斯图姆是欧洲政策分析中心高级研究员,乔恒译)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