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国家民委
我国边疆9省区居住着全国近六成的少数民族人口,其中141个边境县有112个位于民族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边疆地区一个都不能少”“坚持把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的主线”。“十五五”规划建议作出“加大差异化政策支持力度,促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等振兴发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部署,为“十五五”时期以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为主线做好边疆民族地区工作指明了方向。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为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根本保证。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党中央着眼治国理政战略全局,提出“治国必治边”“兴边富民、稳边固边”等一系列重要论断、重大举措,边疆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五五”时期,要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边疆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确保边疆民族地区现代化建设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各级党组织要加强战略规划和统筹协调,一以贯之同党中央精神对标对表,并落实到各项规划、法规、政策、项目的具体谋划和实施中。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党组织体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带领各族群众增收致富、维护社会稳定、守卫边疆领土、开展反分裂斗争等方面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建设一支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的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十五五”时期,边疆民族地区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实现物质富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依托自身优势条件和禀赋,在融入新发展格局、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深化与内地省市的经济合作,继续开展“民营企业进边疆”等行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扎实推进边境城镇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另一方面要不断满足各族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实现精神富有。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进“五个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向现代化迈进。
▲2024年11月26日,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民族大联欢活动在海南省三亚市举行。图为演员在联欢晚会现场表演。 新华社记者 杜子璇摄
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坚持全面深化改革”是“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十五五”时期,边疆民族地区要坚持以改革开放增动力、添活力,推进深层次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破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升边疆民族地区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治理效能。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推动边疆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在文化交流、社会治理等方面深度融合,充分释放发展潜能与内生动力,构建更加开放、协同、高效的治理格局。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法治理民族事务,逐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
统筹发展和安全,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在发展中固安全,在安全中谋发展,强化底线思维,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增强经济和社会韧性,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边疆民族地区既是沿边开发开放高地,又在维护国家政治安全、文化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肩负重要使命,反分裂与意识形态斗争复杂尖锐。“十五五”时期,要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为边疆治理的底线要求,通过法治保障、文化浸润、生态守护、科技赋能等多维发力,构建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加强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引导各族群众共同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作者单位:新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