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如敏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在入职三只松鼠后会失去本名。因为员工要将自己的名字改为“鼠某某”。相关话题引发了热议。
11月24日,据媒体报道,三只松鼠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司确实有以“鼠”字作为名字前缀的文化。三只松鼠创始人兼CEO章燎原也曾回应过公司花名文化一事。他表示,无论以何种方式,如果员工喜闻乐见地接受并最终落到企业的价值观,都是好的企业文化。
三只松鼠工作人员还说,这并不是强迫,如果有员工不同意,也不会有什么后果。这听上去还挺人性化,但是我们看到媒体报道附上的会议图片里,每个人的座位名牌都冠以了鼠姓,整齐划一。
这未必是什么“人心齐,泰山移”。我们对社会心理学只有肤浅的了解。即便如此,也知道人都有某种从众心理,谁也不想成为那个“格格不入”者。在一个单位里,别人都姓鼠了,个体纵有千般不愿,大概也抵挡不住群体的压力。所以尽管公司说纯属自愿,这种自愿有多少可信度,是不是“喜闻乐见地接受”,很值得怀疑。
要员工改成鼠姓,公司认为这是好的企业文化,“这样感觉更可爱、更亲切”。但事实上,有不少网友吐槽鼠和松鼠还是有很大的区别。这并不是什么白马非马之类的诡辩,而是一种朴素的认知。毕竟在常用语汇里,鼠相的确不那么正面,比如鼠头鼠脑、抱头鼠窜等等。当然,十二生肖里的鼠另当别论。
除了自认为是好的企业文化,我们疑心这可能还是一种服从性测试。在这样的企业里,拒不从“鼠”的员工,不要说获得良性发展的空间,能否安稳地待下去,都得打一个问号。
有人说,在大厂,起个花名是惯例,别少见多怪。大厂自然有大厂威而刚的气派,但小厂也有其小而美的风度。不要以为没有在大厂待过,人们就会觉得连大厂的空气都格外地清新。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用什么大厂惯例来吓唬人,这真的不好。
三只松鼠在品牌介绍里称“把消费者当作主人”,表达了一种低到尘埃里的谦卑。但是不光要尊重顾客,同时也要尊重员工,这才是真正值得称道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