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嘉兴日报)
转自:嘉兴日报
■记者 蒋彧淼 通讯员 桑盛育
本报讯 “这套智能控制系统的响应时间,咱们有信心再压缩0.5秒!”日前,嘉兴市朗爵智能家具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麒盛科技资深专家蔡孝挺手持电机部件,话音刚落,便引来一片热烈的掌声。当天,由麒盛科技杨国、吴泽普、蔡孝挺、陈斌等资深专家组成的劳模工匠团队,带着前沿技术与实战经验走进朗爵家具,一场精准高效的“助企行”技术交流活动在此拉开帷幕。
刚踏入生产车间,劳模工匠团队就直奔各个关键环节,化身“技术医生”,展开全方位“问诊”。在质量检测区,蔡孝挺拿起一个待检的电机部件,指尖划过检测数据记录表,神情严肃地分享经验:“我们早年吃过产品寿命不达标的亏,后来摸索出一套标准,避免后期返工损耗。”他边说边示范检测手法,朗爵家具的技术人员连忙掏出笔记本,把关键要点一一记下。
“您快帮看看!新装的总开关老跳闸,耽误不少生产进度。”朗爵家具的电工师傅匆匆赶来求助。正在查看生产线电路布局的吴泽普立刻起身,带上工具快步前往配电房。他先细致检查开关接线,又用万用表逐一排查线路参数,短短十分钟就找到了症结:“是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导致的虚接跳闸,重新紧固再做个绝缘处理就行。”随着开关复位合闸成功,车间里的机器重新响起平稳的运转声,在场员工无不竖起大拇指。
在研发实验室,团队核心杨国的目光被一款新型智能家具样品吸引。他俯身仔细观察产品结构,手指轻触操作面板,向朗爵家具研发团队抛出一连串专业问题:“核心芯片的兼容性如何?续航测试数据有没有做过极端环境验证?”在深入交流中,他结合麒盛科技的研发案例,提出“模块化设计降低维护成本”的建议,为新产品优化指明方向。
“如何平衡智能功能与成本控制,是我们当前最头疼的难题。”朗爵家具研发负责人坦言。针对这一核心诉求,陈斌打开了话匣子:“智能不是功能的简单堆砌,关键是抓准用户需求。我们曾开发一款智能床,通过传感器复用技术,用原来60%的成本就实现了90%的核心功能。”他建议朗爵家具聚焦“睡眠监测”“智能调节”等两三个核心场景做深做精,避免陷入“为智能而智能”的误区。
“这场‘上门服务’太及时了!”朗爵家具工会主席姚泳林全程参与交流,脸上满是欣喜。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劳模工匠们不仅当场解决了总开关跳闸、检测标准模糊等具体问题,更带来了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蔡专家强调的负载测试标准、陈专家提出的成本控制思路,都是实实在在的‘干货’,这正是工匠精神最生动的体现。”
作为智能电动床领域的领军企业,麒盛科技此次派出“王牌阵容”助企,意在打破企业间的技术壁垒。团队带头人杨国表示:“新时代的劳模工匠,不能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我们的技术经验分享出去,助力同行共同升级,才能推动整个智能家居产业高质量发展。”
“搭建技术交流桥梁,助力企业纾困解难,是工会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职责。”秀洲区总工会相关负责人在活动现场表示,劳模工匠是产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工会就是要当好“纽带”,让这些“技术尖兵”的经验智慧流动起来,辐射带动更多企业提质增效。“未来我们会持续深化‘工匠助企’模式,聚焦辖区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搭建更多优质对接平台,让工匠精神转化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为秀洲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