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宁波土壤生物“家底”首次摸清
◎本报记者 夏 凡 通讯员 郑俊朋
带齐20多件工具,乘车一路颠簸到目的地,还要再爬一段山路,然后弯下腰找蚯蚓,而且目标是找得越多越好。这是过去一年里,宁波市土壤生物普查团队队员、宁波大学博士研究生梁榕经常要做的工作。
2024年9月,宁波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率先开展土壤生物普查。作为技术牵头单位,宁波大学和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武汉工程大学共同组建了一支由农业、生物、环保、地质等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专业团队。经过一年多的深入调查研究,团队圆满完成普查,首次摸清了宁波市土壤生物“家底”,为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土壤生物包括微生物、线虫、蚯蚓、原生生物等,在土壤中承担着分解有机物质、循环养分、改善土壤结构等关键任务。”宁波大学农产品质量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葛体达介绍,土壤生物普查不仅是土壤普查的重要环节,更是评估土壤健康和生态功能的关键手段。
调查期间,团队足迹遍布农用地、林地、园地、湿地,共计调查生物样点202个,并对107个土种的生物多样性与功能现状进行了分析,基本覆盖宁波不同生态类型的土壤区域。
在外业采样阶段,团队严格执行技术规范,采用梅花形、棋盘形等采样方式,并全程实施数字化质控,实现采样点100%可追溯、检测数据100%可复查,全面保障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值得一提的是,团队在土壤生物普查中实现了重大技术突破,首次对微生物、线虫、蚯蚓、原生生物四大类群进行同步定量分析。这一创新举措为东南沿海地区土壤健康评价提供了关键参数。
团队顺利建成浙江省首个市级土壤生物一体化数据库,包含宁波市主要土种及土特产的土壤生物数据清单,以及相关的调查数据、评价数据、图件和文字报告。数据涵盖土壤微生物和动物的生物量、活性、多样性等关键指标。同时还编制形成了9份专题报告。
在验收会上,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褚海燕为组长的专家组认为:1个数据库和9份专题报告,初步摸清了宁波市土壤生物的种类、数量、分布特征等土壤生物信息资源,相关成果数据翔实、结论可靠,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宁波将以此次普查成果为基础,依托已建成的数据库,强化成果应用,做好土壤普查的‘后半篇’文章,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土壤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示范城市。”宁波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夏 凡 郑俊朋)
原标题:宁波土壤生物“家底”首次摸清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