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第十一中学的教室内,学生含泪递上书信,老师深深鞠躬。这是大连理工大学研究生葛相国支教期满的最后一课。视频传上网后,感动无数网友:“这才是青春最美的模样!”
自1999年起,大连理工大学作为中国青年志愿者研究生支教团首批派遣高校之一,每年选派优秀学子,奔赴新疆哈密、青海化隆和云南龙陵开展支教工作,27年里,先后有220余名学生接续书写报效祖国、建功西部的青春故事。
葛相国教初一数学,他发现,虽然学生课堂上很活跃,但完成作业有困难。为此,他每次批改作业时,都会详细地写下解题步骤,并利用放学后的休息时间开网课答疑,方便学生随时上线提问。
在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支教团成员李颖也同样为提升学生成绩下了不少功夫。她在黄河中学教授高一语文,不擅言辞的她刚上讲台时很紧张,每节课都要默默准备很久,看到有学生不听课时,会气得偷偷抹眼泪。一周12课时的工作量,加上早晚自习、批卷子、写教案,虽然辛苦,但她还是主动“开小灶”给学生辅导,“看到学生成绩进步就非常有成就感”。
除教学外,筹办文艺比赛、组织社会实践、科普AI知识……他们始终在思考如何帮助孩子树立远大理想,看到更广阔的世界。让支教团成员石硕颇为感动的,是曾经有一名学生坚定地说,想要“追寻老师的步伐”,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帮助更多像他们一样的孩子。
在2024年大连理工大学迎新晚会上,4名来自云南龙陵的新生表演了一场名为《寻梦》的节目,感谢支教团老师。
作为表演者之一的孙轩回忆,6年前在支教团老师的课上,他对大连纷飞的雪、辽阔的海充满着向往,更渴望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如今,已有30名像他一样的服务地学子考入大连理工大学,实现这场“双向奔赴”。
和西部“牵手”的27年里,很多研究生支教团成员在完成学业后将扎根基层、扎根教育作为一生的追求。同时,支教团还整合社会和学校资源,在服务地先后发起实施“碧海雪山”助学活动、“玉兰千寻”物资捐赠计划等十余项奖助学金及物资捐赠项目,累计发放奖助学金和物资价值200余万元,开展结对帮扶及思想引领项目直接受益学生7万余人,带动更多人为西部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言军表示,未来,学校将继续加大对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的支持力度,教育引导更多心怀热忱的青年,奔赴充满希望的西部大地,把青春镌刻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