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黑神话:悟空》的横空出世,到今年《哪吒2》缔造的电影票房神话,透过两大现象级文化IP的爆火,不难得出一个结论:文化产业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势头,成为未来最大的确定性赛道。尤其是当东方美学邂逅现代科技,传统文化融入新兴产业,奇妙的“化学反应”开始引发惊人的“乘数效应”。
事实上,“文化+科技”已经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凭借AI与成本优势,短剧、游戏、潮玩已率先打开东南亚、中东等市场,验证了“文化+科技”的巨大潜能。
“十五五”规划建议明确提出,“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大省广东,正通过积极推动“文化—科技—金融”深度融合,促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以新需求引领新供给,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
当前,广东正进一步“给政策”和“搭平台”,加速培育文化新质生产力。11月26日—28日,2025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广东·广州)(简称“大湾区文投会”)在广州黄埔国际会议中心举办。大会共吸引超过300个优质文化产业项目及100余位头部投资人现场参会对接。
投资文化新赛道正当时
2021年,一部《雄狮少年》横空出世,以独特的现实主义观照,结合岭南地域色彩鲜明的文化元素,生动讲述了小镇少年追逐梦想的故事,获得无数观众共鸣。但鲜为人知的是,这样一部优质作品曾因数字特效研发、场景搭建的高额投入陷入“难产”窘境。
“如果不是大湾区文投会,《雄狮少年2》的醒狮少年或许只能停留在图纸上。”该动画电影出品方广州易动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程海明的感慨,道出了众多文化企业的心声。
正是因为有了大湾区文投会搭建的投融资对接平台,易动文化的路演刚结束,便收到了创投机构递来的橄榄枝。经过多轮洽谈,《雄狮少年2》成功斩获近5000万元融资。
今年春节期间,随着电影《哪吒2》的火爆,杰森娱乐集团推出的电影周边卡牌也“脱销”了,上线一周,销售额就突破了1亿元。这家原本只有4人的动漫衍生品工作室,在参加完大湾区文投会后,一年内完成了两轮投资,估值增长了3.7倍。
“AI大模型六小龙”之一的北京智谱华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2023年参加大湾区文投会路演前,估值仅有35亿元。连续参加两届大会后,企业估值一路上涨到260亿元,并在今年启动上市辅导。
这些文化类企业成功融资背后,足见文化产业赛道升温。由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文创金融研究中心发布的《文化产业投融资研究报告》显示,在政策利好和产业向好的带动下,我国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强势回暖。2025年上半年,文化类项目融资次数与金额同比分别增长63.2%和88.9%。
值得注意的是,文化科技融合类项目正在成为投资的新赛道。上述报告显示,2025年上半年,“人工智能+文化”类项目的融资占比已超40%,“VR+文化”“低空经济+文化”“具身智能+文化”等创新项目合计占比也超过三成。
文化大省广东的产业发展趋势就是典型的例证。广东推动文化与制造、商贸、旅游、体育等多个场景融合,充分释放“文化+”的乘数效应。
在智能装备领域,一批粤产人形机器人开始探索演艺、博物馆等应用场景,跳街舞、弹古筝、打咏春;在科技创新领域,如雷鸟、影目等围绕智能眼镜应用,打造出沉浸式文化体验场景;在动漫游戏领域,以三七互娱、咏声动漫为代表的企业,通过“本土创作+全球发行”,让岭南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世界绽放。
“这些新业态不再是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辅助,而是从诞生之初就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的新物种,代表着文化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广州市社会科学院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李明充说。
为精准破解文化产业发展痛点、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大湾区文投会搭建起“为资金找项目、为项目找资金”的高效桥梁,归集了一批懂文化产业的投资者,让投融双方快速找到价值共鸣点。
目前,本届大湾区文投会已累计征集到超300个优质文化创新项目,主要集中在具身智能机器人、AR/VR/MR设备、AIGC内容生产、AI影视技术应用、影视、游戏、微短剧、潮玩、文创等领域,具有创新性强、成长性高的鲜明特征,获得金融机构高度关注。
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意产业促进会秘书长谢晓平介绍,大湾区文投会还将创新组织“1对多”沟通对接,通过现场多个洽谈区,为文化企业和投资机构提供投融资闭门磋商服务。
据了解,前两届大湾区文投会共有58个项目路演,最终28个项目在会上及会后一年内获得融资,转化率约达50%,一共实际融资超过95亿元。参与路演企业的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达65%,市场估值平均增长率23.6%。
文化供需加速“双向奔赴”
“文化+”究竟能释放多大的乘数效应?不妨看下面的案例。
2024年,由李娟散文集《我的阿勒泰》改编的短剧在CCTV-1黄金时间首播,“阿勒泰”瞬间火上热搜,获得舆论高度关注。电视剧开播后的一周,“阿勒泰”的搜索热度上涨了562%。
这个由“传统出版物+影视改编”带来的效应,直接带动原著销售近200万册,李娟的系列作品的不同译本也先后在世界范围发行;甚至直接“带火一座城”,阿勒泰地区度假产品旅游预订量增长超370%,当年“五一”期间就接待游客超240万人次,同比增长116.9%。
李娟就是广东花城出版社的签约作家。花城出版社很早就探索通过签约作家打造花城文学大IP的思路,推动文学作品与影视、短剧等相互转化,探索文学创作生产的广东新路径。
近期,一个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吉祥物,也在社交媒体火爆“出圈”。无论是相关表情包,还是玩偶挂件,十五运会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彻底燃起了大家的文化消费热情,十五运会特许商品门店前总是大排长龙。据了解,目前其销售收入已突破7亿元。
从书籍改编带火一座城,到卖断货的爆款吉祥物,每一次现象级文化IP走红背后,不仅折射出文化消费的强劲势头,还展现出广东在推动文化供给满足消费需求方面的强大实力。
从需求端看,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更看重消费所带来的体验感、新鲜感与情绪价值,渴望在文化消费中实现审美表达与增强文化获得感。
从供给端看,文化产业通过技术赋能、业态融合与内容创新,不断推出多样化、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带动文化消费市场更加活跃。
文化消费频频掀起热潮,本质上反映的是供给与需求加速“双向奔赴”。广东是文化供需“双向奔赴”的典型代表。
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拥有1.27亿常住人口、每天约1.5亿实时在粤人口,构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超大市场”。不仅消费基础好,广东的消费能力也相对较强,全省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水平在全国各省份排名前列。
广东也是文化产业第一省,全省文化产业的规模总量连续23年位居全国首位,2024年全省文化产业营收率先迈过3万亿元台阶,约占全国1/6。广东的数字出版、动漫、音乐、游戏营收规模分别占全国1/5、1/3、1/4和4/5。
广东通过培育文化领域的优质供给,搭建大湾区文投会平台增强供需适配性,加快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
今年5月,广东重磅推出涵盖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六大领域的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87条硬核措施犹如一剂强心针,为这片文化热土注入澎湃动能。
如今,半年过去,广东政策红利持续释放,人才集聚效应凸显,优质项目落地生根,文化产业生态愈发完善:广东动漫已拓展到潮玩盲盒、卡牌经济、跨界联名、主题乐园与出海发行的全链条生态;电竞领域,BLG无畏战队、RLG光辉传奇等顶尖战队及“决胜巅峰”国际巅峰杯赛事加快落地;在演艺市场,“演唱会经济”成为拉动文旅消费的新引擎。
本届文投会也紧密衔接广东文化产业“政策包”,8场专场投融资路演精准对应影视、演艺、动漫、游戏、电竞、网络视听六大产业方向,重点突出文化科技、文化智造、数智创意、文化出海等热点赛道。
据组委会介绍,系列创新活动将进一步强化大湾区文投会的交易功能、产融合作和资源对接。创新的“3+365”服务模式打破传统会展时限,参会企业不仅能在3天会期内获得展示对接机会,会后还可持续享受项目推介、品牌传播和融资撮合等常态化服务。
(作者:李振 编辑: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