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迪
近日,在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火马冲镇万寿村,一场特殊的捐赠仪式温暖了村民的心。捐赠这批价值近3万元的物资,是湖南省市场监管局食品抽检处党支部与湖南省产商品质量检验研究院(以下简称“湖南省质检院”)党委在联合党建活动中,对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的精准再利用。
近年来,湖南省市场监管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在确保食品安全和程序合规的前提下,着力推动备份样品高效利用、区域协同联动、技术精准帮扶协同发力,打通了合格备份样品处置的“最后一公里”,使其从“沉睡资产”转变为服务社会、惠及民生、助力发展的“活力资源”,同时,通过筑牢区域风险联防联控屏障、赋能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走出了一条兼具监管智慧与人文温度的实践之路。
备份样品从“休眠资产”到“爱心桥梁”
食品抽检是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重要技术手段。过去,抽检合格备份样品的处置常面临“保存成本高、最终销毁多”的困境,造成资源浪费。如何让这些合格品发挥最大社会效益,成为市场监管部门思考的重要课题。
2021年,市场监管总局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食品抽检合格备份样品合理利用的通知》,为合格备份样品的处置指明了方向。湖南省市场监管局迅速响应,转发文件并结合本省实际提出具体要求,明确“优化资产配置、提高资产使用效率”的原则,鼓励采用捐赠、拍卖、义卖等方式进行合理利用。为确保政策落地落细,湖南省质检院等承检机构被要求建立详细的备份样品处置制度,对保存条件、可处置品种、处理流程与方式、风险识别等关键环节作出明确规定,保障每一批次合格备份样品的处理规范、安全、可控。
在明确的制度规范下,捐赠得以有效落实。其操作流程严谨,包括样品筛选、安全评估、价值核定、对象对接、现场捐赠与信息记录等关键步骤。截至目前,该省再利用合格备份样品货值已近两百万元。湖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合格备份样品被精准投放到需要帮扶的农村、社会福利机构等地,既避免了浪费,又实实在在地帮助了困难群众,实现了从‘实验室货架’到‘百姓餐桌’的爱心接力,让食品抽检工作充满了民生温度。”
区域联防共筑食品安全屏障
食品产业链条长、流通范围广,食品安全风险往往具有跨区域特征。加强区域协作,形成监管合力,是提升食品安全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湖南省市场监管局主动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大局,积极参与构建食品安全风险预警交流与合作机制。
“我们主要参与了两个层面的区域合作。”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一个是湖南、河南、湖北、江西、山东、山西共同建立的中部地区6省合作机制,另一个是湖南、湖北、江西3省联合开展的区域性合作。”这些合作机制并非流于形式,而是建立了常态化的信息互通、风险会商、联合研判平台。
通过定期交流抽检数据、风险监测结果和核查处置信息,各省之间能够快速捕捉跨区域、系统性、苗头性风险。例如,某省在抽检中发现某一类食品存在新的潜在风险因子,相关信息会迅速共享至合作省份,提醒对方在后续抽检中予以重点关注,实现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这种“情报共享”模式,有效放大了抽检监测的“雷达”效应,将区域性的风险隐患遏制在萌芽状态。
技术帮扶“诊脉开方”祛除顽疾
监管的目的不仅在于发现问题,更在于推动问题解决,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在抽检中反复出现不合格问题的食品生产企业,湖南省市场监管局转变思路,从单纯的依法查处向监管与服务并重延伸,大力开展核查处置技术帮扶工作。
“今年是我们系统性、大规模开展技术帮扶的第一年。”湖南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前期进行了全面摸底,筛选出41家近两年出现多批次产品不合格的本省获证企业。这些企业自身也有强烈的接受帮扶的意愿。”
为确保帮扶的专业性和有效性,该局通过政府采购,引入广州检验检测认证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省食品检验研究院两家机构作为具体承办单位。帮扶工作绝非“走过场”,而是形成了“摸底调查—专家诊断—制定方案—现场指导—效果评估—回头看”的闭环流程。
帮扶团队深入企业一线,依据专业方案对生产全链条进行“体检”,精准查找不合格根源。成效随即在数据上得到印证:娄底、邵阳、永州等地的帮扶有效率均超过90%,部分达到100%。在一对一的精准指导下,一大批企业实现了从“要我合规”到“我要合规”的积极转变。
从爱心捐赠到区域联防,再到技术帮扶,湖南食品抽检工作不断拓宽其价值边界。据介绍,未来,湖南省市场监管局将继续秉持监管为民的初心,凝聚各方力量,让抽检成果更好地惠及三湘百姓,守护食品安全底线,服务高质量发展。
创新抽检机制 推动全链条监管
上一篇:漫步绿谷 感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