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转自:中华工商时报
截至目前,浙江省舟山市累计建成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128家,累计吸纳就业6063人(其中低收入农户551户),实现人均月增收3082元,村集体经济和渔农民财产性收入显著提升。舟山市立足海岛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通过深挖资源、精准赋能、协同联动,探索富有海岛辨识度的共富工坊。
为打造海岛“15分钟”就业生态圈,舟山市通过“线下摸排+线上推送”的方式,打通就业信息壁垒,定向吸纳村民到家门口的工厂、民宿、物业企业等就业,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嵊泗依托“中国贻贝之乡”优势,将工坊嵌入贻贝养殖、挑拣、加工、包装全产业链,通过整合周边5个渔农村、6家水产企业、23个合作社力量,打造5个区域化共富工坊,设立12处共富生产线和车间,推出6大类贻贝初加工共富岗位,辐射带动就业1600余人,年人均收入达5.2万元,村集体海域租金收入增长38%。创新“海上客货邮”模式统一运输,与21家盒马鲜生达成直供直销合作,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破解“客、货、邮各自为阵”难题。
舟山市以共富车间、共富岗位等形式定向吸纳村民就业。依托党建联盟“议事联议、活动联办、队伍联抓、资源联享”机制,整合人力、资金、技术、政策等要素资源。如高新产业集聚区通过党建联建聚合效应,协同周边镇村建立“用工直通车”机制,发动22家企业通过工坊提供近900个岗位。盘活渔农村闲置农房和土地,助推村集体和渔农民增收。定海米林“脉动力”共富工坊利用3个水库优质水源,投入230万元改造闲置房产,招引饮用水公司入驻,建成自动化生产线,年产水5万吨,年营收500万元,村集体年增收25万元,实现“一库水”到“一瓶水”的增值。岱山衢山岛徐丰生态农业工坊,由商会牵头引进企业,利用闲置农田和荒地建设果蔬示范基地,带动20余名中老年村民就业,人均增收5000元。
舟山市常态化引导工坊坚持创新驱动,提升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率。“国恩一塑”共富工坊组建“红色技术攻坚队”,深耕研发、降本增效,引进先进设备推动传统车间向共富车间自动化转型,成功研发7项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立足工坊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组织专业化、带动产业集群化。普陀国际水产城“鱼货市场”共富工坊联动“一条鱼”直播工坊,围绕“一条鱼”全产业链,搭建“电商+企业+渔船”平台,解决水产流通痛点,共吸引27家水产电商入驻,联动渔船100余艘,年直播近9000场,年交易额达8亿元,带动就业2000余人,探索出特色渔业共富路。(求悦 张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