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航运发展环境
●完善泸州港、宜宾港等港口总体规划,推进港口集约化运营、协同式发展
●引导适水产业沿江布局,发展“以水为主、多式协同”的多式联运精品线路
●打造多式联运高效衔接、产贸运协同发展的“三网”融合应用场景
构建“港产航”融合生态
●支持建设宜宾和遂宁锂电、泸州粮油及江北重装、广安化工、广元煤炭等沿江临港产业
●支持宜宾、乐山、泸州等地培育临港产业集群
●创新“五定班轮示范航线”等模式,吸引适水货源向港口集聚
日前,省政府印发《“畅通一条江”航运振兴发展集中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下称《方案》),明确到2027年,打通航道“卡点”“堵点”取得突破,高等级航道达标率突破70%,新增千吨级泊位14个,多式联运数智平台基本建成,力争3年内降低交通物流成本30亿元以上,水运内畅外联、供需匹配、科学高效的“三网”(通道网、物流网、数联网)融合生态加速形成,有效支撑交通强省建设。
2025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实施“畅通一条江”航运振兴发展行动。为何要聚焦“一条江”发力?三年攻坚将重点突破哪些方面?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A为何在内河航运上破圈?
既是调整货物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补齐交通短板的现实所需,也是破题“蜀道难”、决胜新格局的战略抉择
四川以道路为主的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已超44.3万公里,位居全国第一。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高铁线路交织如网,为何要在内河航运上破圈?又为何选择此时布局?
四川是经济大省、制造大省,但物流成本较高,一直是制约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痛点和难点。水运具有运量大、成本低的比较优势,是推动大宗货物物流降本增效的有效突破口。数据显示,水运吨公里平均运费约为铁路的四分之一、公路的十五分之一。
四川发展水运,有得天独厚的基础,更有迫切性。被称作“千河之省”的四川,境内540余条河流纵横交错,河流总流程超4.4万公里。然而,四川内河水运呈现“大而不强”的特点,水路货运量仅占全社会货运总量的3.56%,较同处长江上游的重庆低14.7%,较长江中游的湖北低23.8%。
“物流降成本,多式联运是重要抓手,而要实现多式联运,水运的短板必须补足。”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教授刘昱岗表示。
前不久,交通运输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动内河航运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我国内河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比进一步提升。今年以来,浙江、河南、湖南、四川等经济大省密集出台政策,竞逐内河航运新赛道,各地已开启“加速跑”模式。
畅通内河航运,既是四川调整货物运输结构、降低物流成本、补齐“空铁公”以外交通短板的现实所需,也是四川破题“蜀道难”、决胜新格局的战略抉择。
省社科院研究员盛毅认为,发展内河航运有助于推动四川从长江“上游末梢”跃升为“开放前沿”,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借此通江达海,深化与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对接合作。同时,通过江铁海联运叠加空中运输,四川可西接丝绸之路、东连长江水道、南向直达印度洋,“通过资源高效配置与功能优化协同,获得更大收益。”
由此可见,四川此番布局“畅通一条江”航运振兴发展集中攻坚三年行动,既是向内求解,通过优化运输结构为实体经济“降本增效”的关键一招;也是向外借势,在区域竞争与合作中重塑开放格局的深远布局。
B“三年攻坚”攻什么?
打通航道“卡点”“堵点”取得突破,推动长江等级提升、嘉陵江提效、岷江畅通、金沙江联通、渠江和涪江有序改造
畅通内河航运,“一条江”实际是六条江。《方案》明确,打通航道“卡点”“堵点”取得突破,推动长江等级提升、嘉陵江提效、岷江畅通、金沙江联通、渠江和涪江有序改造。
在四川省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郝岭看来,这六条江是四川内河航运的主战场,承担了超过90%的航运量,但每条江都或多或少存在“不联通”的问题——
长江航道等级低,大船拉通跑不了、小船装得少,抬高了运输成本,降低了货运收入;金沙江上有4座特大型水电梯级,其中溪洛渡、白鹤滩、乌东德3座水电梯级未建通航设施,向家坝电站建有升船机和临时翻坝转运设施,形成“藕节式”航道,万吨巨轮只能在库区内跑区间运输;岷江从成都平原延伸至长江,是全省大件货运的重要通道,但枢纽建设相对滞后,航路通畅性欠佳,需平衡生态保护和航运发展;嘉陵江是全省货运量最大的水运通道,承担了大量的砂石运输任务,但航运枢纽建设同样面临生态考验,运输需要提质增效。
攻坚整江贯通联通,《方案》首次针对长江、嘉陵江、岷江、金沙江、渠江、涪江等江河,制定“一江一策”攻坚任务。
以岷江为例,四川正全力推进岷江港航电综合开发项目,未来3年将推动龙溪口、尖子山航电枢纽工程全面建成,东风岩、老木孔航电枢纽工程船闸具备通航条件,开工建设龙溪口枢纽至宜宾合江门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同时,打通岷江张坎、板桥等制约航道贯通、等级提升的重大“卡点”。
“通过这些航电枢纽及航道整治工程,将提高乐山至宜宾段航道通行能力,推动长江黄金水道向成都平原经济区延伸162公里,打造天府水运主通道。”省航务海事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畅通的航道如同水上“高速公路”,是“畅通一条江”行动的基础。而想要真正实现“货畅其流”、降本增效,港口枢纽建设、运输组织提升、发展环境优化等要素也必不可少。
《方案》明确,推进港口整合集约,完善泸州港、宜宾港等港口总体规划,推进港口集约化运营、协同式发展;加快运输提质增效,引导适水产业沿江布局,发展“以水为主、多式协同”的多式联运精品线路;推动“三网”系统互联、数据互通、资源共享,打造多式联运高效衔接、产贸运协同发展的“三网”融合应用场景,持续优化航运发展环境。
C“一条江”将如何影响四川?
吸引适水货源向港口集聚,实现“以航带产、以产兴港”的良性循环,多措并举推动3年时间内降低交通物流成本30亿元以上
对四川来说,“三年攻坚”是起点而非终点,它标志着四川正以振兴内河航运为契机,不断构建“港产航”融合生态。
水运通道的畅通如何影响产业生态的构建?通过磷矿的运输线路变迁,可一窥究竟。
磷矿是四川特色矿产之一,仅雷波、马边两个主产区,年产量就突破1500万吨,其中约900万吨通过水路运输。以马边产区为例,过去磷矿主要从屏山县下水,经金沙江绕行云南再进入长江。今年,宜宾港开通马边至涪陵的磷矿公水联运精品线路,提供“坑口—码头—工厂”一站式全程物流服务——磷矿从矿场直接拉到宜宾港,装船后沿长江直抵目的地。该模式实现资金成本降低10%,效率提升80%。截至今年9月,已成功承运磷矿等大宗物资近40万吨,为区域磷化工产业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保障。
《方案》明确,支持建设宜宾和遂宁锂电、泸州粮油及江北重装、广安化工、广元煤炭等沿江临港产业,支持宜宾、乐山、泸州等地培育临港产业集群。“将航道建设与产业布局、物流降本深度绑定,既通过整合泸州港、宜宾港等现有港口资源打造绿色低碳港口群,又通过支持引导锂电、粮油、化工等适水产业沿江聚集,提高港航运输效益。”省航务海事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方案》创新“五定班轮示范航线”等模式,吸引适水货源向港口集聚,实现“以航带产、以产兴港”的良性循环,多措并举推动3年时间内降低交通物流成本30亿元以上。
打造“一条江”黄金水道,需要绿色和智慧双轮驱动。《方案》量化绿色、智慧目标,并以技术赋能提升航道通行效率,兼顾生态效益与运营效能。如通过加强泸州港、宜宾港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智慧港口应用,可有效提升港口运作效率、支撑多式联运协同,带动岷江、嘉陵江沿线港口升级,加速全省水运智慧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