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北京具体怎么做?官方解读
创始人
2025-11-25 20:21:54
0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北京市教委主任李奕:

培养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突出的动手能力与真实问题解决能力的中小学生

资料图片

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会对北京中小学科技教育产生什么影响?针对这个问题,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任李奕。

李奕说,现代教育的发展正深刻重塑学生的认知场域与成长环境,把握教育服务中的“新域新质”特点,已成为推动基础教育系统性跃升的关键任务。立足北京教育实际,我们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中小学科技教育的意见》精神,系统谋划首都科技教育发展新路径。传统科技教育多囿于校园场域,围绕课程、教材与考试展开;而在新域新质理念引领下,我们致力于构建开放融合的新型育人体系,推动学生跨越学科边界、校园围墙,实现科学与技术深度融合、产教融合与科教融汇有机贯通。通过探索“科学家+教师”双师课堂、元宇宙虚拟实验室等“未来课堂”样态,系统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设计与家校社协同育人,着力破解学段割裂与资源分散的堵点,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动手实践、在项目探索中发展素养。

北京自2023年起系统布局、试点先行,目前新域新质教育形态初步显现。在贯彻落实国家科技教育工作部署中,我们结合首都资源禀赋与发展阶段,以新型集团化办学为载体,构建贯通小初高的连续培养体系,变“分段供给”为“一体供给”,全市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已超70%。学生在集团内可早期接触物质科学、生命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人工智能及量子信息等前沿内容。通过实施“1+3”培养实验、“课创计划”“沃土计划”“脱颖计划”“苗圃工程”,启动STEM教育、科学高中等试点项目,初步形成大中小学衔接、家校社协同的科学教育新体系。

中考改革同样服务于贯通培养与素养提升。将化学、生物调整为考查科目,并非简单做“减法”,而是为科技教育做“加法”。改革前,部分学生将理化生视为“文科”,依赖记忆与验证性实验;改革后,更强调动手操作与探究式学习,推动“实验”转向“试验”,增强学生对学科本质的理解,为高中阶段选科奠基,实现从“育分”到“育人”的转变。

今年,北京市教委联合中国科协共同发起“爱北京·爱科创”行动,这是落实加强家校社协同育人要求的具体实践,纵向设计了“可感-科创魅力感受行动” “可知-科创知识研学行动”“可行-科创实践体验行动”“可为-科创力量汇聚行动”四大模块,旨在培养小学低年级、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四个阶段学生的科学兴趣,激发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

在横向拓展上,我们坚持“分科奠基”与“融合实践”并重,建设开放融合的课程生态,既夯实学科基础,又拓宽创新视野。依托怀柔科学城大科学装置集群开展“同一堂课——解码国之重器”,推动中小学生走进国家科技基础设施。依托中关村学院成立北京少年人工智能学院,举办AI体验营,探索人工智能领域拔尖人才早期识别与贯通培养机制。通过统筹校外实验室、科技场馆、实训基地等资源,建设科技探究体验空间,打造“无边界学习场景”。下一步,还将推出“家庭科技工具箱”,深化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

在国际视野拓展方面,依托国际友好城市与校际平台,推动建立国际科技教育城市联盟与学校联盟。今年,北京市十一学校成功举办第二届国际人工智能奥林匹克学术活动(IOAI),吸引63个国家与地区的300余名学生以代码为媒、以科技会友,提升学生的全球竞争力与创新对话能力。

展望未来,北京将持续拓展新域新质科技教育路径,在七部门文件指引下,结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教育发展实际,培养中小学生具备扎实的科学素养、突出的动手能力与真实问题解决能力。我们期待,这一转变不仅能整体提升首都教育质量,更能激发青少年投身科技、服务国家的内生动力,为教育强国、科技强国建设夯实人才根基、贡献北京力量。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 2020年1月19日,长征五号B遥一运载火箭顺利通过了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在北京组织的出厂评审。目前...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9所本科高校获教育部批准 6所... 1月19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发布了关于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函件,9所由省级人民政府申报设置的本科高等...
湖北省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 据湖北省纪委监委消息:经湖北省纪委监委审查调查,黄冈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吴美景丧失理想信念...
《大江大河2》剧组暂停拍摄工作... 搜狐娱乐讯 今天下午,《大江大河2》剧组发布公告,称当前防控疫情是重中之重的任务,为了避免剧组工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