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临近傍晚,金山区石化街道十二村内,金山区教院附小的放学铃声准时响起。曾经人车混杂、鸣笛不断的校门口,如今成了一条限时封闭的“安心走廊”,没有汽车的穿梭,只有孩子们轻快的脚步和志愿者温暖的目光。
金山区教院附小门口曾经人车混杂
这条仅百米长的小路,曾是十二村持续多年的“堵点”与“痛点”。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十二村,道路狭窄,空间局促,仅设一个进口、两个出口。每天放学时段,接送学生的汽车、电动自行车与步行学生、下班居民挤作一团,形成“三维立体式”拥堵,剐蹭频发,安全隐患突出。这份担忧与抱怨,也曾是十二村居委会诉求记录本上的“常客”。
在小区分流路口设置导流牌,引导车辆绕行
转机出现在今年5月份。在党建引领下,十二村居委会、业委会、临南物业公司“三驾马车”协同发力,联合象州路派出所、教院附小协商,推出“时空置换”治理方案。核心思路是,在放学高峰这个特定时段实行“限时封闭”,开辟出纯粹的行人与非机动车空间,实现人车分离。经过实地测量与数据分析,最终确定在每天16:30至17:30对校门口路段实行机动车禁行,仅允许行人与非机动车通行。同时,利用小区“一进两出”的通道结构,在三处分流路口设置导流牌,引导车辆绕行,最大程度减少对居民出行的影响。教院附小也在象州路派出所的指导下,在校门口安装防撞设施、路面施划禁停标志等,保障校园安全。
护校志愿者
实施初期并非一帆风顺。护校志愿者袁师傅坦言:“起初常有车主习惯性驶入,我们一遍遍解释、劝返。”近半年来,由居民自发组成的护校志愿队坚持值守,逐渐赢得大家的理解与配合。
半年试行期结束,成效显著,该路段实现交通事故“零发生”,拥堵投诉归零。教院附小校长俞欢英表示,家长的焦虑感明显缓解,这条放学路已成为孩子们的安全通道、邻里交流的温馨空间。
夕阳余晖中,孩子们的笑声回荡在小路上。志愿者陆续收起临时路锥,这条重归宁静的百米小道,见证了一个老社区用智慧与温情,为下一代铺就安全回家路,也重塑了睦邻和谐的社区共同体。
原标题:《告别“三维立体式”拥堵,金山这个小区用一招让放学路变“安心走廊”》
栏目编辑:顾莹颖 图片来源:石化街道
来源:作者:新民晚报 赵菊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