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陈琳)跨部门风险会商、信息互通、联合整治,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体系正加速完善,今年已通报165批次跨领域不合格食品信息。
11月25日,市场监管总局食品安全总监孙会川在“开展全链条抽检 强化全链条监管”食品安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在国务院食安办的统筹协调下,各部门分工协作,充分发挥食品安全抽检的“雷达”作用,精准排查食品安全风险。
今年3月,中办、国办专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对相关工作作出具体部署。农业农村部对食用农产品开展例行监测,海关总署对进口我国的食品开展入境抽检监测,市场监管总局对国内市场上销售的各类食品开展抽检监测。针对消费量大、群众关注度高的大宗食品、食用农产品、校园食堂食品、网售食品等重点产品,不断加大抽检力度。今年以来,共检出不合格食品6万余批次,并做好核查处置。
国务院食安办每个季度组织召开跨部门的食品安全风险会商会,并建立部门之间抽检信息通报机制。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已向农业农村部通报了110批次不合格食用农产品信息,协同开展源头治理;向海关总署通报55批次标称进口的不合格食品信息,助力强化入境管控。
同时,还向教育部通报校园食堂食品安全问题,共同压实学校主体责任;向国家卫健委通报风险监测情况,为完善和制定标准提供支撑。农业农村部、国家卫健委、海关总署等部门也定期将相关抽检监测信息通报市场监管总局,实现信息互补共享。
针对抽检发现的突出风险和问题,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相关部门开展靶向整治,建立执法联动机制。今年以来,市场监管总局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开展专项整治行动,针对不合格率较高的食用农产品,从产地端、市场端协同发力,加强治理;联合六个部门共同开展食品添加剂滥用问题综合治理行动,部署专项抽检提高治理针对性;建立跨部门执法联动机制,对抽检发现的违法案件深挖源头、追根溯源,加强行刑衔接。
编辑 白爽
上一篇:坚定信心,保持仓位!